下载此文档

论无被害人犯罪.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各国学者对无被害人犯罪的种类的认同带有交叉和重合的趋向。笔者从各国学者对无被害人犯罪种类的概括中,遴选出较合理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无被害人犯罪,即性犯罪方面有通奸、鸡奸等;生命身体方面有自杀、安乐死、吸毒等;社会善良风俗方面有卖淫、赌博、传播淫秽物品、聚众淫乱等以及其它行为,如高利贷等。但笔者认为,无被害人犯罪的种类远不仅于此,随着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方面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在转型时期控制功能减弱从而产生各种症状,无被害人犯罪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且呈现如下趋势:反传统道德性、虚拟性和超越意识潮流性。在第二章中,笔者用简练的语言阐述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冲突,指出犯罪化的立法思维观对立法以及司法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倡非犯罪化的刑事政策。非犯罪化思想的流行也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和哲学基础。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 经济危机频发,社会政治问题丛生,到20世纪上半叶,二战的浩劫使普通民众的法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循规蹈矩不再是人们主流的行为方式。相反,及时行乐、个人主义逐渐占据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司法体制方面,按古典法学派理论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在应付不断攀升的犯罪率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在查处、惩治各种大量涌现的社会越轨行为如同性恋、吸毒、自杀等无被害人犯罪方面花费了本来就稀少的司法资源,且这样做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减少限制、尊重隐私成为民众与执法者殊途同归的心愿,非犯罪化思想此时的兴起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自由精神也为非犯罪化思想提供了哲学养料。自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芝诺提出自然法思想之后,自由观念就深入人心,虽历经磨难,但法律越来越重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且这种保护已成为衡量法律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法律对个人的私生活限制过多,就会干涉个人的自由,这样的法律就会遭到人们的责难。无被害人犯罪大多涉及公民特别是成年公民的私生活,如通奸、同性恋、吸毒、赌博等,法律对此应采取谨慎和容忍的态度,才符合自由的精神。固然,偏重犯罪化有很大的弊端,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进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如证券、期货、金融、环境等犯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数量发展。由于市场本身的弱点且国家缺乏相关的法律调控,刑法的介入便成为需要。因此,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互辅的,只是各自发挥效用的领域不同。在第二节中,首先,笔者以英国的沃尔芬登报告为起点考察了无被害人犯罪的发展历史,主张刑罚权的发动应慎重,尤其是对于无被害人犯罪,基于刑法的谦抑性,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应朝向非犯罪化、非机构化或扩大运用转向处分途径发展。其次,对非犯罪化的类型作了梳理,即包括立法上不除罪而只除刑之除刑化、立法上既除罪又除刑之除罪化、司法上之除罪化、事实上之除罪化。在第三节,笔者从不同侧面试图说明对无被害人犯罪进行非犯罪化的根据。首先, 刑法学领域里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一定的虚伪性,有时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它是以立法者的意志即价值评判的观点为转移的,据此,非犯罪化就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其次,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也限制了国家刑罚权的肆意发动;再次,自从刑法世俗化以来,一些有关宗教、伦理、道德领域内的行为就不再作为犯罪论处,可以说, 刑法退出伦理、道德领域,特别是涉及个人伦理、道德方面的领域是现代刑法发展的趋势,刑法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只限于以维持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内;复次,通过刑法来改善卖淫、吸毒、赌博等社会问题不仅没有成效,且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如由于卖淫被刑法规制,妓女就不可能依靠警察保护,因此收取保护费、强迫卖淫等犯罪行为应运而生;最后,刑法资源如同其它社会资源一样,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由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所能提供的人力、财力资源所组成,对一些情节显著轻微的无被害人犯罪都彻底地发动刑事司法程序,不符合节俭执法的原则。在本文第三章中,笔者具体研究了卖淫、吸毒、赌博、安乐死、传播淫秽物品等无被害人犯罪,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笔者首先考察了我国现阶段的卖淫状况, 并从中提炼出卖淫活动的特征:地域分布无序,全国尚无一个城市能宣称幸免于卖淫业;卖淫寄生的行业分布无序,卖淫活动发生场所没有限制,包括建筑工地、宾馆、旅店、发廊、浴室、野外、车站、码头、歌舞厅、公园和其它场所;卖淫人员构成分布无序,有年长、年轻的,也有已婚的、未婚的;值得注意的是,卖淫原因也呈多样化,并不拘泥于以前妓女从事卖淫是由于经济上的贫困,现阶段有些妓女从事卖淫活动只是好逸恶劳,或寻求刺激,或追求更高档次的物质享乐。其次,笔者对某些人卖淫合法化的主张进行了理性批判,分析了建立“红灯区"存在的困难。虽然卖淫行为存在种种道德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由伦理立场推断出必然的社会政策立场,因为还要考虑到其他重大价值和实践的困难,对待卖淫这个社会问题,全

论无被害人犯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