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汉书》高祖纪异同比较
《史记》 是我载了从皇帝到汉武
帝太祖年间大约 3000 的历史,而班固的《汉书》继承了《史记》纪传体为主的
体制,将西汉一朝的历史创新为断代史,由此, 《史记》和《汉书》在体制上大
致相同, 皆由本纪、 世家、 列传等组成, 只是分类略有不同。 例如, 《日者列传》 、
《龟策列传》等在《汉书》里就被删除了,因为《汉书》乃班固奉命所著的官修
史书, 班固认为在正史里不应该有此卑贱者的地位。 虽有此不同, 但是在记录同
一人物的事迹时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 毕竟司马迁和班固都是史家, 对于历史
事件都是立体还原其真相的,更何况, 《汉书》集成的不仅有《史记》的体制,
也将《史记》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原文照录《史记》
的,然而究竟是不同的史书,因此也能从班固删节、改动中发现二者间的差异。
下面,我们将从《史记》和《汉书》中找到有关汉高祖刘邦的记载,从中发现
一些异同。
首先是不同之处,由于两部书涉及的时间范畴不同, 《史记》是从皇帝到汉武
帝期间, 《汉书》则是西汉一朝,因而在《史记》中关于汉高祖的记载列于《高
祖本纪第八》 ,而高祖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其事迹自然是列于《汉书》第一位。
司马迁与班固二人的家族都与历史有莫大关系, 司马迁之父做到了太史令, 而
班固则是以其父遗著为基础而作《汉书》 ,但二人做熟的理由却不尽相同。司马
迁作《史记》是其在遭受宫刑做了中书令后才将写史作为毕生的事业和理想的,
所以《史记》是司马迁的个人作品, 《汉书》则是奉诏所修的官书正史,与司马
迁的《史记》相比多了许多正统色彩。正是由此,两书中对高祖的记载才会有所
不同。
第一是对刘邦的称呼,在《史记》中, 《高祖本纪第八》开篇第一句话是“高
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直接写出了刘邦的姓名及字,并在下文
3 / 2
多处称其为刘季。 《汉书》是官修史书,因而在文中并未明写其字为“季”,下
文借以沛公、高祖称刘邦,即使是刘邦为泗水亭长长欠酒钱时,依然对其尊称,
因为这是官修史,绝对是要避讳的。例如,在写到沛令召逃亡在外的人时,写到
刘邦的人马, 《史记》中写为“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汉书》中则为“高祖
之众已数十百人矣”。在称呼上,班固对刘邦一直是尊称,语气也是如此,司马
迁则是将刘季、沛公、高祖三个称呼根据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用法。
第二是,对重大事件的记载,两书也有不同,例如有名的鸿门宴。在《史记》
《高祖本纪》中,司马迁对鸿门宴一事记载只有“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 : ‘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几句话,但是在《汉书》中则有详尽的记载,虽然其内容来自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 ,但却是有详尽只分。这也可以看出《史记》的一个
写作特点,司马迁写人物事迹,着重写出其特点,因而会有一些删减,他要的都
是最能突出人物特性的故事, 因此关于鸿门宴一事就放在项羽的事迹中了, 因为
那更能体现项羽的特点。 不过, 司马迁还是将事件的整个过程都明确的
《史记》《汉书》高祖纪异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