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汉唐时期工商文化发展的调研西安古称长安或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 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 刘邦定都关中, 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 立名“长安”, 意即“长治久安”。隋时, 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 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长安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 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 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 年), 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西安地处关中中部。以西安为中心,东起潼关,西至大散关,号称八百里秦川, 自古是富庶之地。长安城所在的渭河盆地, 南有属于秦岭山脉的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华山等峰峦支脉,北有北山,西有高大的陇山, 黄河从它身边流过, 土地肥沃, 盛产粮棉。唐代诗人杜牧赞美这儿的优美风光春光绣画秦川明。西安地理环境之利也成为封建王朝重地。从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 10 世纪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北周、隋、唐 10 个朝代建都西安,长达 1000 多年是中国历代建都最久的城市, 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汉、唐两代是中国封建帝国的繁荣时期, 国都长安规模宏大, 布局严整市井繁荣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的丝、茶、瓷器从这里远播中亚、南欧同时把西方的物产和文化传入中国。汉代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 到中亚、西亚, 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 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 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 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 但很多人认为, 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 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 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 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 在这条逾 7000 公里的长路上, 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 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 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 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 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 又称为波斯菜)、黄瓜( 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
唐朝时期长安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