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
无题(wútí)李商隐复习
第一页,共14页。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zǔbèi)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第1页/共13页
第二页,共14页。
解 题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duìxiàng)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
第2页/共13页
第三页,共14页。
理解(lǐjiě)性默写:
《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yún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pénɡ shān)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3页/共13页
第四页,共14页。
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qínggǎn)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第4页/共13页
第五页,共14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
“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xiānɡ sī)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第5页/共13页
第六页,共14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yī zhǒnɡ)
难?
(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第6页/共13页
第七页,共14页。
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现诗人对爱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诗句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cáinéng)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第7页/共13页
第八页,共14页。
理解(lǐjiě)“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第8页/共13页
第九页,共14页。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liǎnɡ ɡè)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两人见面很难;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表达诗人希望能够再与爱人相见的情感。
第9页/共13页
第十页,共14页。
无题李商隐复习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