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佛教与长安文化黄心川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召开长安佛教会议,是一种特别的机缘。西安是我国古代的首都, 古称长安,是我国十三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又在这里结束。长安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上商道必经之路,以长安为起点, 经陕、甘、宁、新疆等地,跨越帕米尔高原,途经中亚各地到达地中海东岸,横跨占世界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西欧大陆。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西关系史上的最光辉的一页,它促进了中西方在经济文化方面频繁交流和共同发展,把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连结起来,促进了古代中西文明的交流。长安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发展地,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它是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开花结实的地方,也是中国佛教宗派向日本、朝鲜、越南、柬埔寨,乃至欧美各国传播的发源地,以及与这些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中心。这里曾是寺庙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唐西东城坊考>记载,当时有名可考的寺庙有122座,尼寺3l座。我十大宗派的祖庭,存有中国古代驰名的四大派中的三个。从汉末至北宋末年(二——十二世纪)的一千年来参与译经的有中外僧人者150余人。我国著名的僧人的译经、传道,都是主要在长安的佛教寺院中,其中弛名的有法显、玄奘、慧日等等。外国著名僧人来华寻经问道驻足长安的代有其人,其中驰名的有中国四大佛教译经家的不空大师,鸠摩罗什,印度译师金刚智,善无畏,菩提流支,日本僧人道昭、道严、智通、空海、最澄、圆仁、圆珍,新罗僧人义湘、智风、智鸾等人,他们不仅在长安从师学习中国、印度佛教,而且也学习除佛教之外的其它中国文化的内容。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会议,除了缅怀大批中外佛教僧人对发展中国佛教所作的贡献外,也是回顾总结中外宗教文化交流方面的经验,使之在新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新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型的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努力地接受与消化外来的文化。在中国这块热土,我们先后接受过西方传来的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和现在的西方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包括给中国人民带真理与希望的马克思主义。但是从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承认,宗教文化一直是中·作者简介:黄心川,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6· 外文化交流的主线,我们的祖先通过丝绸之路这条重要的商业通道,先后引进过佛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等世界著名的宗教,但是在这些宗教中,最成功的还应属于佛教。佛教之所以能够被中国朝野人士所接受,除了其义理的特殊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契合了中国文化的要求,对中国人有用,于是才能够被中国人所了解并加以研究,否则就不可能在中国扎根,更谈不上发展了。长安作为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佛教的发展无疑是起过重要推动作用。中国文化的发展,要得益于国家的扶持与政府的保护,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这一原则。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已经意识到皇帝对宗教阐扬的重要性,当时有人就说过:“汉初长安乃有浮图而经像眇昧,张骞虽将命大夏,甘英远届安息,犹弗能宣译风教阐扬斯法,必其发梦帝庭,乃稍就兴显。此则似如时致通阂,非关运有起伏也。”①佛教初传,与汉明帝有重要关系。明帝夜梦金人并不重要,也许这只是后人制造的一个神话,但是佛教确实就是在明帝时期传人的, 而且还是在明帝的特别照顾下,竺法兰与摄摩腾二人才住进了鸿卢
长安佛教与长安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