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控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新数控系统的选型配置方案.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
现代数控机床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基础。旧机床数控化改造范围大、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已经成为适合我国国情,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因此,数控系统改造车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叙述了数控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旧机床的分析,结合机床改造的总体思想,提出了数控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新数控系统的选型配置方案;针对旧机床的要求,进行了传动系统的重新设计,、稳定的性能,将完全符合机床的技术规格和精度标准,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大大提高了车床的性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CA6160A;机床;改造。

目录
第一章绪论……………………………………………………………………3
……………………………………………………3
…………………………………………4
、高精度化……………………………………………………….4
………………………………………………………………….6
………………………………………………………………… .7
……………………………………………………….7
……………………………………………………….8
…………………………………………………………….8
…………………………………………………..9
第二章机床改造的任务及总体思想
…………………………………………………..10
………………………………………………………….10
…………………………………………………………….10
第三章进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11
……………………………………………………………11
………………………………………………………11
……………………………………………13
…………………………………………………16
………………………………………………………….17
…………………………………………………….17
……………………………………………20
………………………………………………..21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第一章绪论

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进行机械加工的思想,最早是4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美国北密执安的一个小型飞机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在制造飞机框架和直升飞机的机翼叶片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叶片轮廓的加工路径进行了数据处理,并考虑了刀具半径对加工路径的影响, 81mm,这在当时水平是相当高的。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一台3坐标联动的试验型数控铣床,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当时的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1959年,开始采用晶体管元件和印制线路板,出现了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比如德国、日本等也陆续开发生产出了数控机床。
1965年,数控装置开始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使数控装置的体积减小,功耗降低,。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柔性制造单元。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这是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
1974年,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系统,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数控技术的发展。
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以加工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测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被认为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必经阶段和基础。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数控技术,直到60年代中期处于研制、开发阶段。1965年,国内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研制成功X53K-1G数控铣床、CJK-18数控系统和数控非圆齿轮插齿机。从70年代开始,数控技术在车、铣、钻、锉、磨、齿轮加工、电加工等领域全面展开,数控加工中心在上海、北京研制成功。但由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制造工艺水平低,致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没有

数控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和新数控系统的选型配置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智客网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