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 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 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 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课后, 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 教一带一”的方法,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 情绪也很激动,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 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在这堂课上, 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 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 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 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 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 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一、教学要求 1. 通过看图、学文,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 陶冶爱美情趣。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理解重点词句。 、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 ,想象其美景。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