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悯农》模板.doc1《悯农》_模板
1《悯农》_模板
1 / 7
1《悯农》_模板
1 《悯农》 _模板
一、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
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
诗人李绅。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 秋天会有许多收获。 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 “春种 ”到 “秋收 ”,用 “一粒粟 ”到 “万颗子 ”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粒、饿 ”两个字,可以用熟字 “立、
我 ”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夫、颗 ”,可以用与熟字 “天、棵 ”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 “死 ”,可以拆成 “一、夕、匕 ”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 “点 ”,不是 “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 “木 ”, “捺”要变成 “点 ”。
犹:右边不要写成 “龙 ”。
死: “匕 ”的笔顺是先写 “撇 ”,后写 “竖弯钩 ”。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 “粟 ”是谷物,“万颗子 ”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 “春种 ”到 “秋收 ”,“一
粒”到 “万颗子 ”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 “四海 ”,泛指到处; “无闲田 ”,就是没有空的田地; “犹饿死 ”,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 “悯 ”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 “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
情绪受到感染, 在脑子里浮现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 /一粒粟,
秋收 /万颗子。
四海 /无闲田,
农夫 /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第一、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 第三题是形近字比较, 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别和字义的不同。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 1~2 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 《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
他们一
1《悯农》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