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读书笔记.docx《礼记》读书笔记
——《礼记》在儒家经典中地位与作用
在这个寒假中 , 经过阅读我增加了知识 , 拓宽了自己知识面 , 让自己在专业课学》阅读。我深深体会到了礼记对这个道理 , 你考试什么 , 我就学什么 ; 你不考试我就不学。这是很实际事情 , 读书人不会在这方面犯傻。第三《仪礼》和《礼记》内容不一样 , 所以影响了大家取舍。《仪礼》 17 篇, 偏偏都是一大堆繁琐礼节单 , 篇与篇之间又多雷同 , 其枯燥无味自无须说了。更严重是 , 它脱离现代 , 脱离生活 , 近乎一堆僵硬教条。在这种情况下 , 统治者将其弃之如敝屣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记》则不然。《礼记》即使也记载
了部分礼之末节 , 但分量很小。它内容是系统讲理论、 讲礼标准和意义。譬如说 , 《中庸》上说 : “非天子不议礼 , 不制度。”统治者看到这句话会不喜上眉梢吗?正是因为 《礼记》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极具弹性礼治理论 , 而这种理论恰好满足了统治者 “安上治民”需要 , 所以赢得了历代统治者青睐 , 所以才产生了上述戏剧性改变。清代学者焦循《礼记补疏序》说 : “以余论之 , 《周礼》、 《仪礼》 , 一代之书也 ; 《礼记》 , 万世之书也。《记》之言曰 : ‘礼以时为大。’此一
言也 , 以蔽千万世制礼之法可矣 ! ”何谓“礼以时为大”?用今天话
说, 就是要与时俱进。 这句话精辟道出了 《礼记》日益走红根本原因。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 而赢得这个美誉最大功臣应是《礼记》 。《三
礼》之中 , 《周礼》原叫《周官》 , 是讲中央政府设官分职 , 严格地
讲, 和礼仪有点不搭界。 /《仪礼》是讲礼仪。它一共讲了 15 种人生礼仪 , 好是好 , 问题是它讲礼仪基础上已经变成了僵死教条 , 后世极少与有些人问津 , 时过境迁 , 已是明日黄花 , 可谓有历史意义而无现实意义。在礼仪文明形成长河中 , 唯有《礼记》与时俱进地陪同着我们。
《礼记》是讲究礼仪百科全书。在中》莫属。平天下需要讲究礼仪 , 治国需要讲究礼仪 , 齐
家需要讲究礼仪 , 修身也需要讲究礼仪。最高统治者需要讲究礼仪,
通常士大夫需要讲究礼仪 , 一般百姓也需要讲究礼仪。不管你身份是什么 , 都有你需要讲究礼仪。这些礼仪在其它书中你或者看不到 , 或者看到只是一部分 , 而在《礼记》中你都能够看得到。 比较而言 , 《礼记》最切近大家生活 , 她离我们并不遥远。
举些例子来说吧 :
从共产党十二大开始 , “小康”、 “小康社会”、 “小康水平”、“小康生活”、 “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词语不仅高频率出现在多
种媒体上 , 而且也深深印在每个中国人心里。一部部落实在每个中国人日常生活中 , 而“小康”一次取义 , 便是癞子《礼记·礼运》 。
我们看到土葬时所用棺木前方写一个大大“奠”字 , 我们看到花
圈中央也写着大大“奠”字 , 这是为何?或曰 : “这是表示祭奠亡灵意思。”那么为何不干脆写一个“祭”字 , 让人一看就明了呢?《礼记
礼记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