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2012 年4月 12日, 学校组织全校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走进博物馆活动, 我们五、六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参观了著名的北京首都博物馆。同学们一下汽车, 就看到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 悬挑的屋顶气度不凡, 玻璃幕墙晶莹透亮, 而一个绣迹斑斑的巨大“怪物”竟然破墙而出, 斜倚在幕墙上。没错, 这正是北京首都博物馆。走进首都博物馆一楼大厅, 迎面便是一座红柱绿檐, 高大敞亮的牌楼, 上面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景德街”, 一下子营造出浓浓的老北京味道。牌楼左右两边的展厅别具一格, 一个像长方形的巨大“木匣”另一个简直就是青铜鼎, 刚才那个破墙而出的怪物, 原来就是那巨大展厅的一角。老师说:“青铜鼎是圆厅,“木匣”是方厅。”在它正对面, 有着用花坛包围着的两条金色的巨龙, 在两条巨龙靠近嘴部的位置,有一颗用花束围起来的“龙珠”。我们乘着电梯来到圆厅的六层, 这里正在展出“玉器精品展”。进入展厅, 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玉器吸引住了。这里有用来求雨的玉猪龙、盛酒的樽和挠痒痒的如意。最吸引我的还是翠扳指, 它浑身闪着翠绿无暇的光, 有瓶盖大小, 是清代大太监李连英珍藏的, 是皇家才能拥有的珍品。走到五层, 我们参观了“书房珍玩精品展”。在这里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样样齐全, 还有著名的湖笔端砚, 但我的眼睛却盯在了一件件精美的墨盒上。因为这小小的墨盒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去京城赶考,妻子觉得他背着砚台太重了,于是就把自己粉盒里的粉到掉,装上棉花,再把研好的墨倒进棉花,书生写字时, 只要沾上一点水, 就能写字了。这样就发明了中国第一个墨盒。参观完圆厅最后一个展厅“青铜器精品展”, 我们又来到方厅参观具北京文化特色的“京城旧事-- 老北京民俗展”。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传统老北京的牌楼, 小胡同、四合院的场景也随处可见。三个体现老北京习俗的场景: 结婚习俗—洞房花烛美姻缘, 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 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 生子习俗—降龙诞凤添人丁, 祝寿习俗—古稀大寿福如海。我们置身于这些场景中, 充分体味着北京深邃和厚重的文化, 仿佛把我
走进首都博物馆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