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拜月的来历及意义.docx中秋拜月的来历及意义
中秋拜月即拜祭 “月神 ”,也就是平时老百姓说的 “嫦娥 ”。古
人通过祭拜的形式,祈求团聚、康乐与幸福。中秋拜月的来历及
意义有哪些你知道吗 ?一起来看看中秋拜月的来历及
中秋拜月的来历及意义
中秋拜月即拜祭 “月神 ”,也就是平时老百姓说的 “嫦娥 ”。古
人通过祭拜的形式,祈求团聚、康乐与幸福。中秋拜月的来历及
意义有哪些你知道吗 ?一起来看看中秋拜月的来历及意义,欢迎
查阅 !
中秋拜月来历
拜月习俗兴盛于上古之时, 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周代以后, 对日月的随意性跪拜演变为固定时间场所和程序
化的祭祀制度,并成为皇权象征载: “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
南北朝之后, 我国古代岁时文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尤其是隋唐以后,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为节日游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
基础。形成于唐朝初年的中秋节,将皇家垄断的拜月活动,发展为千家万户全民赏月的浪漫节日,聚会、宴饮、拜月、赋诗等习俗随之兴起。
到了宋代,中秋节更加隆重热闹, 少男少女们对月祈福许愿,成为当时京城的流行时尚。据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当时京城赏月聚会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城里十二三岁的孩子都穿上成人的服饰, 到楼上或庭院里焚香拜月, 男孩子祈愿 “早步
1 / 4
蟾宫,高攀仙桂 ”,女孩子对月伫立、默默许愿 “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
明清以来,亲人团圆、拜月祈福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
记载明朝北京风俗的《帝都景物略》一书中,对中秋节祭月有详
细的记载。京城之外,全国各地中秋拜月、全家团圆、吃月饼等
习俗都很兴盛,吟咏中秋、感悟人生的宋词更是佳作迭出。其中
最为著名的要数苏轼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对月而作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
何年。 ”
中秋节拜月的意义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 “秋暮夕月 ”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
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
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
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
2 / 4
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
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 “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
中秋拜月的来历及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