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第一部分 简单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则”形式的命题中的称为命题的条件,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则”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第 7 页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与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⒈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与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第 8 页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第六部分 复数
1.概念:
(1) z=a+bi∈Rb=0 (a,b∈R)z= z2≥0;
(2) z=a+bi是虚数b≠0(a,b∈R);
(3) 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0(z≠0)z2<0;
(4) a+bi=c+dia=c且c=d(a,b,c,d∈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则:
(1) z 1±z2 = (a + b)± (c + d)i;
(2) = (a+bi)·(c+di)=(ac-bd)+ (ad+bc)i;
(3) z1÷z2 = (z2≠0)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1) ;⑷
(2) 性质:T=4;;
(3) 。
第 9 页
4.运算律:(1)
5.共轭的性质:⑴ ;⑵ ;⑶ ;⑷ 。
6.模的性质:⑴;⑵;⑶;⑷;
选修4-4数学知识点
一、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 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 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与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知识归纳总结:
1.伸缩变换: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的作用下,点对应到点,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叫做极点;自极点引一条射线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3.点的极坐标:设是平面内一点,极点与点的距离叫做点的极径,记为;以极轴为始边,射线为终边的叫做点的极角,记为。有序数对叫做点的极坐标,记为.
极坐标与表示同一个点。极点的坐标为.
第 10 页
,则,规定点与点关于极点对称,即与表示同一点。
如果规定,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表示;同时,极坐标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5.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6。圆的极坐标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以极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在极坐标系中,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在极坐标系中,以 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强烈推荐高中文科数学选修重要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