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账项调整与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
学习完本章知识,学生应该掌握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在定义上、作用上等方面的区别,并熟练掌握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本章还要求掌握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项调整,包括账项调整的必要性、账项调整的几个项目及其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掌握利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
1. 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
2. 账项调整
1. 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定义和作用区别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该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与否作为确认的标准,而不考虑款项是否已经收付。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该确认为企业的收入或费用;而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能够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指直接以款项的收付为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凡是收到款项,立即确认收入;凡是发生支出,立即确认费用。
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可以计量会计主体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成就和资源代价。现金收付制会计模式计量的是会计主体在某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现金净流量。
2. 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相互转换步骤
虽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会计处理立足点不一样,一个是以企业交易和事项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变化为会计处理立足点,一个是以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引起的现金流动为会计处理立足点。但是,只要交易和事项的信息充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可以相互转换。
从现金收付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换时, (1)将为未来预收的金额从收入中剔除;(2)将收取上一个或上几个会计期间的金额从收入中剔除;(3)将为以后预付的金额从费用中剔除;(4)将为上一个或上几个会计期间支付的金额从费用中剔除;(5)将本期产生的、尚未收到现金流入的收入记入本期收入;(6)将本期承担的、尚未支付现金的费用记入本期费用;(7)将以前期间预收的、本期实现的收入记入本期;(8)将以前期间预付的、本期承担的费用,记入本期费用
从权责发生制会计转换为现金收付制会计时, (1)将本期已经实现的但尚未产生现金收入的收入剔除;(2)将本期实现的、但前提预收了现金的收入剔除;(3)将本期已经承担的但尚未支付现金的费用剔除;(4)将本期承担的、但前提已经支付了现金的费用剔除;(5)将本期尚未实现的,已经预收的现金流入记入收入;(6)将本期尚未承担的,已经预付的现金的流出记入费用;(7)将前期实现的,本期才收到的现金的流入计入收入;(8)将前期已经承担的,本期才支付的现金流出计入费用。
3. 会计账项调整的项目
(1)应计项目,包括应计费用的调整和应计收入的调整;
应付费用(Accrued Expenses)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已经发生,但是尚未支付现金或尚未入账的项目。应计收入(Accrued Revenues)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已经取得的,但是尚未收到现金或尚未入账的项目。
(2)预付及预收项目,包括预付费用的摊销和预收收入的分配;
预付费用(Prepaid Expenses)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已经支付现金,但是尚未承担义务的项目。预收收入(Unearned Revenues)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尚未赚取,但是已经收到现金的项目。
(3)其他项目,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以及无形资产摊销。
利润=(收入总额—费用总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四、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是指以()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是否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 B. 权利或者责任关系的实际发生时间
D. 以上都不对
2. 现金收付制,也称为现金制,是指以()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C. 是否收到或付出银行存款 D. 以上都不对
3. 我国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将()作为确认时间基础
A. 权责发生制 C. 相关性和可靠性
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采用()作为确认时间基础
A. 权责发生制 C. 相关性和可靠性
5. 企业计提本月承担的短期借款利息,属于()
A. 应
权责发生制、账项调整与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