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药物性肝损害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药物性肝损害
第一页,共55页幻灯片
1 概念
由于药物及代谢产
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
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
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
织炎症
即为
药物性肝损害
第二页,共55页幻灯片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点
发热,约57~75%的患者用药后7~23天(平均14天)出现不规则的发热 。
消化道症状(约60%);
皮肤瘙痒(约35~65%);
黄疸(约25~60%);
皮疹(约30~45%)。
第二十二页,共55页幻灯片
实验室检查
以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为本病特点;
其次是血清胆红素、γ-谷氨酸转肽酶、
血清胆汁酸浓度增加,血浆白蛋白减少
尿三胆(+)等。
血象常有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总数增加,后者增加10%以上者约占15~30%。
第二十三页,共55页幻灯片


急性肝损害




慢性肝损害
瘀胆性肝炎
中毒性肝损害
免疫介导性肝损害
第二十四页,共55页幻灯片

临床表现:
乏力、呕恶、食欲不振、
黄疸、瘙痒、发热、皮疹等,
重者可表现急性肝衰竭特征,
包括深度黄疸、出血倾向、
腹水、昏迷、死亡。
理化检查:
ALT、AST、AKP升高,
胆红素升高;
自身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增多等。

异烟肼、苯妥英纳、氟烷
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
第二十五页,共55页幻灯片

一般有长期
服药史
临床表现:
与慢性肝炎相似
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炎
第二十六页,共55页幻灯片

氯丙醇、激素类、镇静药
抗精神病、抗甲状腺药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黄疸、瘙痒、发热、
高胆固醇血症、
皮肤黄瘤、胆管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
第二十七页,共55页幻灯片

剂量依赖、可预测
潜伏期:
数天至数月
临床表现:
多为肝细胞损伤特点。
第二十八页,共55页幻灯片

无剂量依赖
不可预测
与体质有关
特点:
50%以上潜伏期:
1~4周,数天至数月
发热、黄疸、
瘙痒、皮疹;
外周血象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
第二十九页,共55页幻灯片
常见肝损害药物及特点
药物种类
发病率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利君沙
多发于成年人,孕妇禁忌。首次使用多在10~20天发生肝损害,再次使用48小时内迅速出现损害。发热、腹痛、黄疸。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药物直接毒性、
过敏反应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
4~10天发生。包括肝损害、氮质血症、胰腺炎。病死率较高。
药物直接毒性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1%
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药物直接毒性

1
第三十页,共55页幻灯片
药物种类
发病率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青霉素类
5%
潜伏期1~6周。
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
特异质反应
磺胺类:
柳氮磺胺吡啶
~1%
在14~30天出现损害,发热、皮疹、黄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死率10% 。
免疫介导的
过敏反应
抗结核类
抗结核药:
利福平异烟肼
%
易感因素:年龄、联合用药、剂量。多在1~2月后发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超过10%。利福平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临床多伴黄疸。
毒性代谢产物

2
第三十一页,共55页幻灯片
药物种类
发病率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解热镇药:
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消炎痛等
%
与剂量过大、醉酒有关,潜伏期1天至数月。 病死率高,美国10%自杀者服用。以肝细胞损伤为主。胃黏膜损伤、胃溃疡、出血
药物直接毒性、
特异质
抗肿瘤药:
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甲胺蝶呤、抗嘌呤药、抗嘧啶药
%
细胞损伤与胆汁淤积。
慢性肝损害可见:肝硬化、血管损害、肿瘤。
药物直接毒性
抗甲亢药:
他巴唑、甲亢平、丙基硫氧嘧啶等
%
2~4周出现。
除外丙硫氧嘧啶,大部分为胆汁淤积型。
与甲亢性肝炎鉴别
药物直接毒性、

药物性肝损害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1.65 MB
  • 时间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