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和蜃景
一、教学目的:
1、稳固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引导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知道佛光和蜃景都是在特定天气和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大气光学现象;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
二、知识拓展:
,但色彩排列顺序一样的
“佛光",一般都为4圈,因最外层的第4个光环圈光强过弱,通常情况下即使出现,人眼亦难于分辨。
3.佛光容易出现的地点
在中国的峨眉山、黄山、泰山、庐山等地,在德国的布罗肯山,英国的维尼斯山,常能欣赏到“佛光”的风采。其实,假设乘飞机在云彩上飞行,遇上好的天气,眼睛注视飞机影子落在云上的地方或方向,人们几乎随时都可看到“佛光”的呈现。
蜃 景
1.我载的几次蜃景
公元1624年7月6日(明天启四年五月二十一日),登州海面上发生了历时七个多小时的海市蜃楼,当时即将离任的登莱巡抚袁可立目睹了整个过程,心情非常冲动,一首《海市诗》详实地将当时的盛况记录下来。1933年5月22日上午11点多钟,青岛前海(胶州湾外口)竹岔岛上也曾发现过上现蜃景,一时轰传全市,很多人前往观看。
1975年在广东省附近的海面上,曾出现一次延续6小时的上现蜃景。
夏季,不但可在海面上可以看到上现蜃景,在江面有时也可看到,1934年8月2日在南通附近的江面上就出现过。那天酷日当空,天气特别热,午后,突然发现长江上空映现出楼台城廓和树木房屋,全部蜃景长20多里。约半小时后,向东挪动,突然消逝。后又出现三山,高耸入云,中间一山,很像香炉;又隔了半小时,才全部消失。
2.蜃景和形成
有时,在沙漠上空或海面上空,人们会看到地面景物的像,这便是蜃景。
要理解蜃景的形成,应先理解光的全反射。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传播的时候,光的速度不变,沿直线的传播,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传播的方向也发生改变,将不再沿原来的方向传播而发生曲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用一根直杆倾斜地插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和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似折断的一般,这就是光线折射所造成的。假设使光线从水里投射到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光线在这个交界面上分两部分:一部分反射到水里,一部分折射到空气中去。假设逐渐增大由水中斜射向交界面的光线的入射角,,光线就全部反射到水里,光线不在进入空气中,这样的现象光阴的全反射。
蜃景的形成,是由于地面景物反射向天空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全反射造成的。
蜃景的产生,和地理位置、,蜃景的出现是光的全反射造成的,而气温的反常引起不同层面空气密度不同,那么是光线全反射,形成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值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
佛光与蜃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