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
修辞手法——。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
修辞手法——。
编辑课件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编辑课件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意思不同。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春歌》云: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bò]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
表面 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
其实 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编辑课件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1、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
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
表情达意。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
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编辑课件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
“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
“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
的情人的思念;
“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编辑课件
《乐府诗集》之《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
“莲子”谐“怜子”,即爱你,隐喻爱情的
纯洁;
“莲心”谐“怜心”,即爱怜之心,隐喻怜
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
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
编辑课件
某日,和绅与纪昀同行,见一狗从面前
经过,和绅想戏弄一下纪昀,便问:此为何
物,
是狼(侍郎)是狗?
当时纪昀官拜某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纪昀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即可知,
尾下垂者是狼,
上竖(尚书)是狗。
何绅当时任某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
编辑课件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
横也丝来竖也丝, 这般心事有谁知?
(《素帕》)
编辑课件
局长带一行人视察养猪场,完毕,养猪场场长大摆酒宴款待,花了3000元。送走局长,会计问场长,怎样报销,场长说和过去一样,记入饲料帐上。
编辑课件
听蜀僧濬(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编辑课件
“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编辑课件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编辑课件
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
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
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双关修辞(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