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岱91.120.25
P15
备案号:17206—20∞ ⑩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测震台站
Specification for t井口建筑物。
3.8
记录室 record"room
具有地震资料记录、分析和处理功能的场所。
3.9
观测室 observation house
安放地震观测设备和记录处理设备的建筑物。包括:地震计房、山洞观测室、地下观测室、地面
观测室、井房和记录室。
3.10
过渡间transition room
具有缓冲作用并能用于准备工作的房间。
3.11
辅助间 au妯iary room
安放除地震计外其他地震观测设备的辅助房间。
4观测场地勘选
4.1地质构造要求
4.1.1 观测场地应避开地质断层带。
4.1.2观测场地测震井中安放地震计处的岩层应避开溶洞、夹层、裂隙和液化层。
4.2岩性结构要求
4.2.1 地震计房应选在坚硬、完整、未风化的基岩岩体上,岩体的质量要求应符合GB 50021—2001
的规定。
4.2.2设在基岩地层的测震井,井深应深入基岩50 m以下;设在非基岩地层的深井,井深应大于
250 m,测震井中安放地震计处的岩层应坚硬、完整。
4.3地形地貌要求
4.3.1 观测场地应避开陡坡、风口或河滩等地区。
4.3.2山洞观测室的位置应建在山体的下方。
4.4环境要求
4.4.1 观测场地应避开对地震观测有影响的发展规划区域。
4.4.2观测场地避开各种干扰源的距离应符合GB/T 19531.1—2004第5章的规定。
4.4.3各类地区的各类台站对观测环境地噪声水平的要求应符合GB/T 19531.1—2004第4章的规定。
4.4.4观测场地环境地噪声水平的观测,宜在夏季或冬季进行,其观测仪器、观测方法以及观测结果 的分析、处理和计算,应按GB/T 19531.1—2004附录A中的规定进行。
4.4.5观测场地应具备电力、通讯和交通条件,有人值守台站还应具备工作和生活条件。
5观测墩(井)建设
5.1地震计墩建设
5.1.1 地震计墩面中心的地理参数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786
DB/T 16—2006
a)经纬度测量精度应为0.1”; b)海拔高程测量精度应为0.5 m; c)地理子午线测量精度应为0.1。。
5.1.2地震计墩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震计墩基凿制过程不应采用爆破作业; b)地震计墩面的四边,宜与地理东、南、西、北方位一致; c)地震计墩不应与任何建筑体相连; d)地震计墩宜采用附录A的形式建造,基岩表面应粗糙,其风化层、碎石泥沙等应清除干净;
e)地震计墩尺寸:安放三分向甚宽频带地震计(最大外形尺寸为0.6 111 x0.6 m),墩子长×宽为
2.5m×1.3in,高出房内地面0.6m,误差5%;安放三位一体的甚宽频带地震计,墩子长x宽 为1.2m×1.0m,高出房内地面0.6m,误差5%;安放三位一体的宽频带和短周期地震计,墩 子长×宽为1.0mx0.8m,高出房内地面0.6m,误差5%;
f)地震计墩应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抹平,表面不应有裂缝、蜂窝和麻面,墩面应平整 并在中心刻有地理子午线,误差0.1。;
g)地震计墩四周应有隔震槽,隔震槽宽不超过0.1 in,深不超过0.3m,槽底及四周应采取防潮措 施,有渗水现象的应采取抗渗措施,槽内应充填松散材料。
5.1.3地震计墩材料
a)地震计墩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素混凝土;有渗水现象的基岩,其地震计墩应采用强度
等级不低于C30的防渗素混凝土。混凝土其他原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JGJ
52—1992、JgJ 53—1992和JGJ 55—2000的规定;
b)无渗水现象的基岩,可直接凿制成地震计墩,其制作要求可参照5.1.2条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5.2测震井建设
5.2.1使用陀螺仪定向的测震井,应在井口正南(或正北)方向具有不小于15 m的开阔区域,开阔 区域宽度不小于3 ra。
5.2.2使用磁法定位仪定向的测震井,应在正对井13的任一个方向具有不小于15 nl的开阔区域,开 阔区域宽度不小于3 m。
5.2.3测震井应采用无缝钢管护井,钢管内径136mill一158/laln为宜,钢管壁厚不小于5 nttn。
5.2.4使用磁法定位仪定向的测震井,距井底10 m段应采用无磁性不锈钢管。
5.2.5测震井井斜度应小于4。。
5.2.6测震井应固井,套管与井壁间的固井材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7.5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