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9年上海的GDP、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进行协整分析,利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上海市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增长会增加碳排放量,而碳排放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从短期看两者不具备因果关系。最后,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就上海的节能减排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碳排放;协整;因果关系;上海市0引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研究表明,自人类工业化时期以来,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CO2,占到全球CO2排放总量的95%以上,这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1992年,世界各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制定并实施了由多数国家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这标志着人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迈出了重要一步[1]。2009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切实努力,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2]。近年来,碳减排、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也正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贲兴振等利用1953~2003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各组成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费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实证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陆虹考察了我国人均C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法扩展数据和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表明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的当前值与前期值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而不是呈简单的倒U型关系[4]。梁朝晖利用上海市1978年~2007年的历史数据,构建了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人口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式,测算上海市各主要年份的碳排放总量,分析上海市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演变趋势[5],但是其对于碳排放的测算方法有偏差。何永秀等[6]、皮伟能等[7]和杨冠琼[8]也分别研究了北京、江苏和山东三地的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得出了各自的结论。上海作为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碳排放量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碳减排工作对于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来看,还没有关于上海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全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后经济危机时代,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带动整个长三角、华东地区和其腹地长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作用不言而喻。但控制碳排放是否会阻碍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回答取决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按照多变量协整分析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上海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上海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将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他们之间关系可以用如下模型表示:),(tttECfY?(1-1)其中,tY是工业总产值,tC是CO2排放总
上海市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