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高二学年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
闻增秀
学 校
13中
学 科
语文
教 龄
26
授课时间
3月10日
课 题
《蜀相》小测
课 型
复习
授课班级
高二。三班
教材和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习表达
答案:C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答案:B
5.颔联抓住景物特点,详细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草色莺声无人滋扰,无人赏玩,写出了祠堂的清幽荒寂。而碧草黄鹂不解人事,对诸葛亮毫无怀吊之情,那么寄寓了人事代谢、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所以这两句写景,也是下文怀古思人的引子。
6.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那么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
训练鉴赏才能
检测内内所学
“蜀相”,起得很失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非常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概、报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
《蜀相》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