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2
血浆高水平BNP预示严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发生。心衰经治疗,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预后改善。
NT-proBNP是BNP激素原分裂后没有活性的N-末端片段,与BNP相比,半衰期更长,更稳定,其浓度可反映短暂时间内新合成的而不是贮存的BNP释放,因此更能反映BNP通路的激活。正常人血浆BNP和NT-proBNP的浓度相似。在左室功能障碍时,血浆NT-proBNP的水平超过BNP水平可达4倍。
15
心衰治疗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
1.NYHA心功能分级:可用来评价心衰治疗后症状的变化。
2.6分钟步行试验:可作为评估运动耐力的客观指标,或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疾病进展的评估
综合评价疾病进展包括以下方面:①症状恶化(NYHA心功能分级加重); ②因心衰加重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新药治疗; ③因心衰或其他原因需住院治疗;④死亡。其中,住院事件在临床和经济效益方面最有意义。死亡率是临床预后的主要指标。猝死是心衰死亡的常见原因。
16
心衰治疗评估
预后的评定
多变量分析表明,以下临床参数有助于判断心衰的预后和存活:LVEF下降、NYHA分级恶化、低钠血症的程度、运动峰耗氧量减少、血球压积容积降低、心电图12导联QRS增宽、慢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eGFR降低)、不能耐受常规治疗,以及难治性容量超负荷均是公认的关键性预后参数。
17
心衰治疗评估
根据循证医学,对于初诊和随访时临床评价建议如下。
1.初诊时的临床评价:①采集完整的病史和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评价导致心衰发生和发展的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或诱因。②仔细询问饮酒史、违禁药物或化疗药物应用史。③评估心衰患者耐受日常生活和运动的能力。④所有患者检测血和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空腹血糖、血脂,检查甲状腺功能、12导联心电图及X线胸片。⑤所有患者行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大小、室壁厚度、LVEF和瓣膜功能。⑥有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
2.随访时的临床评价:①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②容量负荷状况并测量体重;③饮酒、违禁药物及化疗药物应用情况。
18
慢性心衰的治疗
一般治疗
一、去除诱发因素
控制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可给予流行性感冒、肺炎链球菌疫苗以预防呼吸道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AF)并快速心室率;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梗死等。
二、监测体重:每日监测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如在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2 kg以上,应考虑患者已有钠、水潴留(隐性水肿) ,需加大利尿剂剂量。
19
慢性心衰的治疗
三、调整生活方式:限钠 钠盐摄入轻度心衰患者应控制在2~3 g/d,中到重度心衰患者应<2 g/d。 限水 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液体摄入量应<2 L/d。 休息和适度运动。营养和饮食 宜低脂饮食,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需戒烟。严重心衰伴明显消瘦(心脏恶病质)者,应给予营养支持,包括给予血清白蛋白。
四.心理和精神治疗 压抑、焦虑和孤独在心衰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预后因素。综合性情感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可改善心功能状态,必要时可考虑酌情应用抗抑郁药物。
20
慢性心衰的治疗
五.避免使用的药物(Ⅲ类,C级) 下列药物可加重心衰症状,应尽量避免使用: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COX-2抑制剂,可引起钠潴留、外周血管收缩,减弱利尿剂和ACEI的疗效,并增加其毒性。② 皮质激素。③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④大多数CCB,包括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短效二氢吡啶类制剂。⑤“心肌营养”药,这类药物包括辅酶Q10、牛磺酸、抗氧化剂、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其疗效尚不确定,且和治疗心衰的药物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不推荐使用。
六.氧气治疗 氧气用于治疗急性心衰,对CHF并无应用指征。无肺水肿的心衰患者,给氧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但对心衰伴夜间睡眠呼吸障碍者,夜间给氧可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21
药物治疗
一、利尿剂(Ⅰ类,A级)
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
对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利尿剂是惟一能充分控制心衰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是标准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恰当使用利尿剂应看做是各种有效治疗心衰措施的基础 。
22
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
1.适应证:所有心衰患者有液体潴留的证据或原先有过液体潴留者,均应给予利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