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①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②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 .改革的历史背景(l) 有利的社会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②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③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2) 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是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二是民族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3) 个人因素一、课程标准?二、框架整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作用:促进民族融合和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制定官吏捧禄制、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三、基础知识归纳?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年幼的君主孝文帝对汉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深感要巩固统治必须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 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 .改革的措施( l) 建立各种新的制度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②推行均田制: 即按一定的标准,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设立三长制, 健全了地方基层政权, 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④推行新的租调制: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改变了原来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2) 迁都洛阳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①原因: a .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b .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c .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d .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②影响: a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b .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人,有利于胡汉民族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 移风易俗①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②讲汉话: 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 称鲜卑语为“北语”, 要求朝臣“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③改汉姓, 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 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④通婚姻: 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统治。⑤改籍贯: 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 一律以洛阳为原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 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 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 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 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

高二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120 KB
  • 时间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