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家讲坛- 大国医钱乙朱丹溪缪希雍李东垣王孟英 2 大国医钱乙一、传奇身世钱乙(北宋山东郓州人,父颢,善针医嗜酒喜游) 被父亲抛弃时,虽然年仅三岁并不记事,但是他曾经感受到的那种弱小无助的痛苦感觉,却一直深深存留在内心深处。也许那种潜意识中的痛苦,使钱乙对小孩子更加关注。后来他被姑姑一家收养,乡村医生姑父带他出诊并发现他的医学天赋,建议他看《颅囟经》--一本中古时期的儿科专著。继而,他刻苦钻研大量医书,在二十几岁时就已成名。姑姑早亡,姑父临终告知他的身世后,他东渡寻找曾在自己三岁时就抛弃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历时数年迎父还乡,为他养老送终,乡人皆敬其孝。二、望诊传奇北宋时小儿早夭甚多,宫中亦如此。长公主女儿泻痢病重,宫中御医久治不愈,府中有人进谏钱乙之二科疾病有异能。于是他在很突然的情况下被带入宫,治好了长公主之女,名起一时,并被封为翰林医士。后由长公主举荐治疗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开方黄土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专治脾阳不足引起的出血, 黄土即灶中黄土,又名伏龙肝,补脾胃阳气) 。御医认为仪国公抽风属肝经(管筋) ,不对症。然而事实证明钱乙是正确的。钱 3 乙利用了五行相克,仪国公湿气重,土克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使得湿气减弱,生发肝木。治愈仪国公后,帝封太医院院丞,赐紫衣金鱼(三品以上)。广亲宅二大王的儿子七太尉病(七岁),潮热(定时发热)。钱乙诊,无事将好,而一望发现八太尉目直腮赤(心经肺经皆热) 4 将有暴病,并预症。二大王以为欺。翌日,果然,请钱乙, 抽搐,用药清热,三日而愈果如前日所说。此为望诊,钱乙曾精心研究。三、御医生涯四大王儿子五太尉病,同僚开温热药姜汁送服(上焦) ,钱开石膏汤三剂一副,寒凉。四大王信众,服温热的丁香散(中下焦)。与四大王口角。三日后一如钱乙所言。后复请钱开白虎汤(主要是石膏),( 3221 ),四日后,热退而安。万物相参,顺应年节律,冬至阴气最重,一阳始生,阴虚之人易病,夏至阳气最重,一阴始生,阳虚之人易病;顺应季节律, 春日肝木生发,夏日心火始盛,秋天肺金蓄,冬天肾水收;顺应日节律,早晨肝木生发, 中午心火始盛,下午肺金蓄,晚上肾水收。四、传世奇方--六味地黄丸小儿惊风分为急惊风(属阳属实)和慢惊风(体虚) ,西医称小儿惊觉,症状:抽搐,昏迷。前医以外邪入,开寒药,下泻, 疾笃。钱开挂楼汤。又有医泻大便小便,是脾肾虚,钱开热药并补脾肾。补肾即开地黄丸,后称六味地黄丸,补五脏之阴,三补三泄,滋阴清热。主治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 5 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 1、药成六味:熟地 8、茯苓 3、山萸肉 4、丹皮 3、山药 4、泽泻 3。 2、王晋三称此六味药占齐:哭酸甘咸辛淡(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黄帝内经》) 3、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补肾水。此方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后世称金匮肾气丸,补肾阳(八味: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
百家讲坛之大国医 罗贯中 视听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