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概述
精品文档
中华武术概述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既讲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气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由于武术动作是从格斗攻防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因此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紧密配合;手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动作快速有力,静则稳如磐石,动则有韵律,节奏非常鲜明。
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等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3、武术的作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武术具有强体健身、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身心等方面的作用,是增强全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之一。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好友崔宗宗赞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这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
中华武术概述上课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