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校园规划
“一塔湖图”
蜿蜒的小路,斑驳的石阶,苍翠的松柏林,偌大的未名湖湖面一半是清澈的湖水,一半是即将融化的残冰。一片镜湖,照耀着中华百年的兴衰;一座雅塔,容得下古今书生特立独行的灵魂。百年燕园,未名湖畔,神平房和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
恢复建设时期的校园规划
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在历史基础上找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汲取有益经验,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充分利用原有校舍,达到国家标准。在充分利用原有校舍和设施基础上,通过调整、改造、扩建,达到国家各项指标要求。
二是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园林水系风景区和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优秀建筑和旧宅院,分别按整体保护、环境保护和特色保护三种类型进行维护和修缮。
蔡元培铜像
塞万提斯铜像
鲁迅铜像
三是明确功能分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综合大学特点,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合理,节省用地。按功能划分为五大用地:
(1)教学科研区位于校内中段。其中,文科安排在西部,对原燕大建筑无须做大的改造,西校门为此区主要出入口;理科以当时新建的教学楼群为中心,相对集中于东部,利于集中敷设各种管道、节省能源和有效运用先进技术,东校门是理科对外主要出入口;以图书馆和电教为主的公共教学区分布在文理科之间,便于各学科共同使用;向北改造成府居民区,也作为教学科研区用地。
图书馆
南校门区域
(2)学生生活区集中在校园南部,并规划在中关园南部安排带眷博士后等生活用房。
(3)教职工生活区原则上布置在远离教学区的校园外圈,有利于形成校内以教学为主体的学习环境,也利于住宅区与城市沟通,改善生活福利公用设施的配置。
(4)体育用地和集中绿化用地范围力求接近定额要求,分布均匀贯通。
(5)行政后勤管理和附属单位用地采取相对集中安排,根据工作性质分布在校园合适位置。
未名湖北岸景观
北京大学留学生公寓景观设计方案景观总鸟瞰图
(七)校园的植物配置
从彩色航空照片上看北大,校园环境像绿色的海洋,建筑、道路、湖水镶嵌在浓密的绿树丛中,一派舒适、优美、壮丽的园林化校园景象尽收眼底。
,占总陆地面积的41%,其中教学区37%,%,%,镜春园,%,%。校园绿化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优美、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
生物系1982年“北京大学校园植物名录”提供,校园植物共有94科441种。
校内观赏植物有许多北京地区稀有珍贵的品种,如七叶树、海州常山、火炬树、黄波萝、栓皮栋、鸡爪械等。丰富的植物是高等学府科学文化水平的反映。早在燕大时期,校园植物就已分别不同的树种挂上标有学名的牌子,使校园环境具有科学的内容,为有关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就近方便的实习园地,同时成为全校师生科学普及的场所,外校有关专业师生来校参观也络绎不绝。
据校绿化队调查,全校共有古树1096棵,%,其中300年以上的有23棵、100年以上的有10了3棵。校园古树是有生命的文物,其数量之多为其他高等院校,乃至一般公园不能相比,是校园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这些古树千姿百态、虬枝盘曲虽老而富有生机,如与钟亭相依为伴苍劲有力的古油松、西校门内老态龙钟的大桑树,临湖轩前两棵挺拔、高雅、清新的明代白皮松,以及学一食堂前雄浑有力的国槐,都成为校园内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奇景。
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园林植物是北大校园环境绿化的最大特色。北大校园的植物配置,大体有如下特点。
a. 长势优美的骨干树种一批特色鲜明、数量优势的树种遍布校园各区,·它们是桧柏、油松、侧柏、白皮松、国槐、洋槐、元宝械、黄护、银杏、白腊、奕树、椿树、桑树、垂柳、悬铃木等15个树种,其总棵数约占乔木总数的65%。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与慢长相结合,大多为乡土树种,在校园落卢上百年,几十年以上。它们长势良好,各具特色,控制着校园景观的面貌、生态环境的大局,起着骨干作用。
白蜡
银杏
b. 四季分明的季相时序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风景最活跃的要素,各种植物叶片的萌动、展叶、盛长、调谢,花朵的吐蕾、绽开、怒放、衰落,以及阔叶树阔叶的枝条树冠,都随着四季而变换色彩和形态。
春、 夏
秋、 冬
c. 和谐统一的基调树种约有12种、占乔木总数65%的常绿树,广布于校园各区,尤以油松、白皮松、桧柏居多。它们或成片栽植于岗阜山丘增加山势之高广空间;或丛植、群植作为背景,烘托春秋景色;或环植于建筑周围,渲染庄重宁静的气氛;或孤植、丛植于道路尽端、空间转折之处,形成对景,美化环境。由于常绿数量的优势和广泛分布,校园虽大,却四处有苍
三所校园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