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风土人情
民族:国花:
国旗:国徽:
大和民族
樱花
日出之国
和服
倭国、东瀛、东洋
国服:
国名:
今日日本
圆形,绘有16瓣
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你了解
日本的风土人情
民族:国花:
国旗:国徽:
大和民族
樱花
日出之国
和服
倭国、东瀛、东洋
国服:
国名:
今日日本
圆形,绘有16瓣
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你了解多少?
大和国
日本国
大化改新
准备
实行
成果
后果
背景
5世纪统一日本本土
大化改新后正式改名
宫廷政变
天皇颁诏
政治经济
文化繁荣
形成庄园
武士阶层
645
646
10世纪
古代日本——大和民族史
1、大化改新的背景:
(2)外部压力: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
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与唐朝结盟
(3)内部动力:国内有一股拥护改革的力量(皇室和留学生为代表的改革派),渴望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1)内部压力: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豪强贵族(苏我氏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为什么要学我们中国的呢?
从中日地理关系和交往历史来了解
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场宫廷巨变?
7世纪中叶,苏我氏贵族是日本豪强贵族的代表。他们独揽朝政,专权跋扈,成为改革的主要绊脚石。于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发动这场政变。为改革扫清障碍。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氏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
(2)经济:
(3)社会: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仿照隋唐制度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4)法律:
宫廷政变后,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为“大化”
内 容
经济
公地公民制
租庸调制
班田收授法
政治
官制
中央官制:
二官八省制
地方官制:
国、郡、县制
制定律令
租庸调制
均田制
三省六部制
州县制
制定唐律
隋唐制度
天皇制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参照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日本武士图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使武士阶层形成,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宣传利用。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想一想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历史的启示
一衣带水
1、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2、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角度简单介绍日本。
古代中日交流史源远流长
古代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善于学习中国
史载推测
秦朝(前210年)——徐福东渡,可能去了日本,传说他是日本的神武天皇
史载确认
东汉(57年)皇帝赐倭奴国来使印绶
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高峰时期
大化改新,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律令制度等;以后,日本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积极学习中国。
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仙药
慈溪达蓬山——
徐福东渡成功启航地
汉倭奴国王金印
东汉光武帝画像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据《三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倭奴国王”金印。
遣隋使
据《隋书倭国传》载,600年推古朝首次遣使通隋,又据《日本书纪》记载,607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 这便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
大化改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