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汇水面积
【篇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根据不同地貌选择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式中: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约为30l/s。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必要时口可以串联。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
,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5雨水收集
5.5.3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
10~
20mm。
5.5.4雨水口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不宜超过40m。
5.7雨水排除
5.7.2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宜设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其顶面标高应高于绿地20~50mm。
5.7.3雨水口宜采用平算式,设置间距不宜大于40m。
5.7.2推荐雨水口的设置位置和顶面设置高度。
绿地低于路面,故推荐雨水口设于路边的绿地内,而不设于路面。低于路面的绿地或下凹绿地一般担负对客地来的雨水进行入渗的功能,因此应有一定容积储存客地雨水。雨水排水口高于绿地面,可
防止客地来的雨水流失,在绿地上储存。条文中的20~50mm,是
与6.1.11条要求的路面比绿地高50~100mm相对应的,这样,保证了雨水口的表面高度比路面低。
5.7.3推荐雨水口形式和设置距离。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宽度一般远小于市政道路,道路做法也不同。设有雨水利用设施后雨水外排径流量较小,一般采用平算式均可满足要求。间距随雨水口的大小变化很大,比如有的成品很小,间距可减小到10多米。
核电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
,一般为30-80m;低洼和易积水地段或少雨地区,的数
量,宜适当增减。平算式,算面应低于附近地面3cm,且四周坡向雨水口。,,纵
坡小于3%或雨水集流的地段,的间距要适当加密或采用横隔道路的多算雨水口。
,不宜设在
雨水汇水面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