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建立在二年级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测量有着一定的基础。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建立在二年级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测量有着一定的基础。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引入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动手量。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尽量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形成正确的表象。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课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流程
具体环节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尺子。提问:这些尺子有什么用呢?
学生:测量长度
师:很好,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生:米、厘米。
师:同学们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教师评价)同学们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师:1米有多少个厘米?(1米=100厘米)(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让学生从记忆中搜索出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
情境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以前上课都很认真,都很厉害,那请同学们来帮帮忙。(出示课件)小组先讨论下,要想知道买多大的框,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对,我们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大家先估计一下十字绣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学生估计
师:大家小组一起用尺子量一量拿到手中的十字绣到底有多大,到底应该给它配一个多大的框?量了用我们以前所学的米或者厘米来表示一下。(生量,师巡视指导)
生代表:十字绣长12厘米多8小格,宽5厘米多5小格。(师出示课件,显示测量结果)
以实际问题引入,从同学们身边来挖掘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意向。提高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用厘米来表示的时候,多了几小格,我们该怎么来表示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出示课件)
探索新知
师:(出示课件尺子)同学们拿出尺子看一看,上面标有的数字1234分表代表的是什么呢?
生:1代表一厘米,表示一大格,2代表2厘米,表示两大格……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认真观察,尺子上还有更小的格子,这个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板书:毫米)
师:米我们用什么字母表示的呀? m 厘米我们是用什么表示的?cm 毫米我们用mm表示。
师:大家数一数,每一厘米的格子
经典版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