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脑高级功能4.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脑高级功能4
商务通用Powerpoint模板
(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5、生物节律控制:视交叉上核-日周期
生物节律指机体内的各种变化按一定时间顺序发生变化
的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
高频:周期<1天(如心额叶和顶叶显著;
安静闭目时只在额叶出现
紧张
状态
θ波
4-7 Hz
100-150 mV
困倦
抑制
δ波
-3 Hz
20-200 mV
睡眠,极度疲劳或麻醉时
抑制
意义:诊断疾病(癫痫、脑肿瘤)的一个参考依据。
①由突触后电位变化产生的;
②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③同步电活动主要依靠丘脑;
④α节律来自丘脑,一定同步节律的丘脑非
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促进了皮层电活动
的同步化。
(三)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二、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ECP)
(一) 概念:外加特定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或感觉投射系统的有关结构及脑区,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导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是在自发脑电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电位组成:
:为一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
:幅度大而不稳的负向电位波动。
: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第二节 觉醒与睡眠
一、觉醒:
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活动有关。
行为觉醒;
脑电觉醒(去同步化快波)
第二节 觉醒与睡眠
二、睡眠:
●睡眠的时相:
慢波睡眠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时相,SWS)
快波睡眠 (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时相,FWS)
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第二节 觉醒与睡眠
慢波睡眠
四个期:
入睡期
θ β
浅睡期
σ
中度睡眠期
δ
深度睡眠期
δ
●睡眠的时相转换:
由浅睡(慢波睡眠)→深睡(快波睡眠)→浅睡。每晚可重复4~5次的周期性过程。
●睡眠的时间:随年龄、个体和工作情况而不同:一般成人7~9h/d,新生儿18~24h/d,儿童12~14h/d,老年5~7h/d。
二、睡眠:
第二节 觉醒与睡眠
睡眠的两种时相
正相睡眠(慢波睡眠)
异相睡眠(快波睡眠)
兴奋部位
相关递质
睡眠特点
脑干尾端网状结构
间脑、前脑基底部
5-HT
桥脑网状结构
5-HT、NE、ACh
①EEG为高振幅慢波;
②感觉、呼吸、Bp、心率、代谢率↓,肌紧张减退;
③不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④唤醒阈低,且主诉做梦者少。
①EEG为低振幅快波;
②感觉和肌紧张 ,阵发性呼吸不规则和肢体抽动;
③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④唤醒阈高,且主诉做梦者多。
睡眠的机制: 睡眠不是脑活动的简单抑制,而是一个主动过程。目前认为脑干尾端存在能引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其上行通路(上行抑制系统 asending inhibitory system)作用于大脑皮层,与脑干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第三节 脑的高级功能
脑的高级功能包括学忆、语言、思维等。
一、学忆
学习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指将学习获得的信息贮存和提取再现的神经过程。
二者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割,是密切相关的神经生理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巩固是一种最基本的学忆过程。
(一)学习的形式
(nonassociactive learning)
指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不同形式的刺激使突触发生习惯化和敏感化的可塑性改变属于此型。
(associactive learning)
指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如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人类的学习形式多为联合型学习,可依靠文字建立许多联系。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食物 → 唾液分泌 非条件反射
铃声 → 唾液分泌? 无关刺激
铃声 → 食物 → 唾液分泌
铃声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1) 非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
⑥物种共有
⑤多为维持生命的本能活动
④各级中枢均可完成
③刺激

脑高级功能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孔乙己
  • 文件大小5.99 MB
  • 时间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