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古筝的传统与创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古筝的传统与创新.doc论古筝的传统与创新一、古代筝曲的文化属性及乐曲风格(一) 古代筝曲的文化属性古筝历代都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从社会功能方面来讲, 古筝大多用于民间娱乐、大型乐舞演奏、宫廷贵族宴享娱乐、文人自娱自乐、地方戏曲及说唱音乐等,并且古筝在盛唐时期就传入日本。这一点充分说明了筝乐艺术在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古代,有很多文人都在以古筝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 把筝乐和筝人描写的很美! 例如白居易的一篇咏筝诗-- 《筝》就是描写弹筝女的美姿和她在筝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展示了自己演奏技术。还有张九龄、李商隐、欧阳修等, 可谓数不胜数。文人对音乐的鉴赏也反映出筝乐艺术在发展史上的地位。在古代, 古筝流传于民间, 没有乐谱记载,只是口传心授,它适应大众的趣味,不自吟高雅,不排斥娱乐性,因此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爱好者。(二) 传统筝曲的演奏与风格 1. 传统筝曲在左右手演奏技法的特点古筝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古筝左右手演奏技法的区别,左手在筝码左侧,其演奏技法以按、颤、吟、揉、滑等技法为主; 右手则在筝码右侧,其演奏技法主要是拨弹琴弦。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古筝使用的五声音阶定弦中, 缺少了“ fa”和“ si”这两个音, 必须由左手按压琴弦, 使原有的“ mi”和“ la”升高后变为“ fa”和“ si”才能完成乐曲中的要求。上述事实说明在传统乐曲的演奏中, 右手技法可以不一赖于左手而独立使用, 而左手技法必须要在右手技法的帮助下来发挥作, 双手的分工是截然不同的, 右手拨弹加上左手润饰,使古筝既有弹拨乐的风格又具有弦乐的特点。 2. 传统乐曲的风格派的乐曲说到传统音乐这一概念不可能横空出世,不可能脱离历史根底, 脱离传统文化。传统乐曲中各个流派的形成就是各个地域文化和地方特征的表现。例如潮洲派的乐曲, 主要用来表现柔美委婉或哀怨低沉的情感, 通常使用重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五调来演奏, 颤音、柔弦等左手的润饰技术也是非常轻柔细致的。二、古筝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古筝音乐艺术飞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回顾古筝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音乐风格的变化与演奏技法的不断创新紧密联系。演奏技法是器乐演奏的基本保证, 也是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许多现代作品又引用了外国音乐的音响形态和特征, 将中国的筝乐与外国乐曲的曲式结构相结合, 打破了传统八板的体系, 从而达到了外国与中国音乐特征的结合。通这些乐曲的出现, 大大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与世界音乐艺术文化的交流。随着近年来现代筝曲的不断出现, 充实和丰富了筝乐艺术, 让我们可以据此展望古筝艺术的美好未来。(一) 新筝曲的出现为古筝演奏技法提出了新的问题近年来,古筝新曲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就是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不断出现。而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解放左手。它挖掘了人体的潜在能力, 使左手除了完成音的润饰技巧之外, 还要让左手具有与右手具有相同的拨弹能力,演奏所有原只能右手演奏的技法。 20世纪 50 年代中期,尹其颖创作的《瑶族舞曲》中,就出现了使用左手刮奏, 左手和弦, 左手伴奏……可以说它是左手技法发展的代表作品之一, 也是左手技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 还出现了许多左右手共同完成的组合型技法,如轮抹、撮抹、轮撮… 60 年代,王昌元先生创作的《战台风》,就出现了大量的双手组合型技法。发展后的

论古筝的传统与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1 KB
  • 时间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