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学派-名词详解
什么是曼彻斯特学派
曼彻斯特学派又称自由贸易派。19世纪中期主张经济自由和贸易自由的英国经济思
曼彻斯特学派-名词详解
什么是曼彻斯特学派
曼彻斯特学派又称自由贸易派。19世纪中期主张经济自由和贸易自由的英国经济思想流派。因其宣传中心设在曼彻斯特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1838年组织反谷物法同盟的两个工厂厂主——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理查·科布顿和约翰·布莱特。该学派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崛起,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共同创造了英国社会人类学的黄金时代。
曼彻斯特学派鼓吹自由竞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鼓吹自由贸易的好处,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权威的《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评价说:“如果对曼彻斯特学派给予简单的描述,那可以说,它是消除通向市场道路上主要障碍的一次卓越而成功的努力。”
1836年,一场来势汹猛的涨价浪潮席卷英国,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社会陷入混乱。这种混乱的巅峰是爱尔兰大饥荒,单是1847年冬天,就有25万人被饿死。跟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饥荒一样,它更多地是人祸,而不是天灾。在出现歉收的时候,商人们却不能通过进口来缓解供应不足。相反,国内本已短缺的粮食,却因为政府的鼓励措施而继续被用来出口。制造这种反常局面的,就是臭名昭著的英国《谷物法》。《谷物法》所依据的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限制、甚至禁止外国产品进口、而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可以增加本国的收入,保证本国粮食供应。从17世纪开始,英国就逐步施行这种政策。
1776年,斯密出版《国富论》,对这种贸易限制法令提出批评。
进入19世纪,随着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城市,粮食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描述的情形令人恐惧,而政府想到的方法,却仍然是片面地鼓励、保护本国的生产。1815年,保守的托利党人颁布了更加严厉的《谷物法》。其目的在于通过禁止出口,推动谷物价格上涨,从而鼓励国内生产。
后来,在各方压力下,这项法令逐渐增加了点灵活性,比如用高关税取代完全禁止。但其实质并没有改变。《谷物法》施行的结果是,粮食消费者(事实上也就是所有人)的利益被牺牲了
曼彻斯特学派-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