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建筑史(9)-近代史.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建筑史
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
(1840-1949年)
精选ppt
第十章: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
第二节 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住宅区的划分:
2、对建筑形式的规定:
“中国本位”的指导思想,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 ;
精选ppt
三、近代南京的建筑风貌;
--“中国固有之形式”建筑创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1、教会学校建筑;
金陵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中西合璧式建筑;
2、纪念性文化性建筑;
1926年开始建造的中山陵--吕彦直;
谭延闿墓园(1931-1932年)--杨廷宝;
仰止亭、光化亭(1935-1936年)--刘敦桢;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纪念堂纪念塔(1928-1935年)--墨非;
中山陵藏经楼(1936年)--卢树森;
3、政府部门的公署建筑;
铁道部、交通部、考试院、国民党党史
陈列馆、中央博物院;
精选ppt
--“现代式的中国建筑”的探索:
1、南京和上海是近代中国建筑师活动最为集中的两个主要城市,在探索“现代式的中国建筑”方面,南京有赵深、童隽、陈植合作设计的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1933年)、奚福泉设计的国民大会堂(1935年)、国立美术馆(1935年)、杨廷宝设计的中央医院主楼(1933年)等;
2、在跟踪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方面,南京有童隽设计的美军顾问A、B大楼(1946-1947年)、李惠伯、汪坦设计的馥记大厦,杨廷宝设计的中央通讯社、延晖馆等。
精选ppt
国际联欢社
精选ppt
第十二章: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一节 居住建筑
一、外来移植的住宅:
1、独立式花园洋房;
2、高层住宅;
精选ppt
二、本土演进的住宅:
1、里弄住宅--上海、天津、汉口、南京等地;
2、居住大院--青岛、沈阳等地;
3、竹筒屋--广州;
精选ppt
上海的里弄住宅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10年代初;
精选ppt
第二节 公共建筑
一、基本类型与发展特点:
1、行政会堂建筑;
2、商贸类建筑;
银行、洋行、海关、商店、大百货公司、饭店、影剧院、夜总会、游乐场等;
上海汇丰银行;
上海沙逊大厦(1929年);
上海国际饭店;
二、近代公共建筑的形成途径;
1、在传统旧有类型基础上沿用、改造;
2、从国外同类型建筑引进、借鉴、发展;
精选ppt
下关火车站
精选ppt
第十三章 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专题一:建筑教育
一、建筑教育体系:
1、德、日建筑系--重视建筑技术、偏重工程教育,教学计划中硬科学比重大;
2、美、法的建筑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仍属于学院派体系,设计思想处于折衷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创作路子,强调艺术修养,偏重艺术课程;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对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影响最大。
二、中国人创办建筑学科;
(一)最早三系:
1、1923年,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有留日学者发起创办;--1927年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
2、1928年,东北大学工学院梁思成创办建筑系,教授有陈植、童隽、林徽因、蔡方荫,清一色留美学者;教学体系仿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艺术与设计课程多于建筑技术课程;
3、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创办,留法院长杨仲子主张在艺术学院中设建筑系;
精选ppt
(二)随后创立的建筑系;
1、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
2、重庆大学建筑系;
3、浙江私立之江大学建筑系;
4、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
5、湖南省立克强学院建筑系;
6、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7、清华大学建筑系;
1911年大连,满洲工业学校建筑科,中国国土上最早的一所有建筑科的学校。
三、建筑教育思想:
1、学院派建筑教育体系;
2、现代主义建筑教育--上海圣约翰大学;
3、梁思成的“体形环境”设计教学思想;
将建筑系改为营建系;
精选ppt
专题三:建筑设计机构和近代中国建筑师
一、洋行与工程司;
1、公和洋行;
2、邬达克洋行;
二、中国建筑师自己开办事务所:
1、东南建筑师事务所;
2、基泰工程司;
3、华盖建筑事务所;
三、职业团体:
1、中国建筑师协会;
2、上海市建筑协会;
四、中国营造学社--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
精选ppt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第一节 洋式建筑:折衷主义基调
一、洋式建筑的样式:
1、“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藤森照信)
2、折衷主义建筑--近代中国洋式建筑的基调;
3、“装饰艺术”和“国际式”--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30年代后出现;
二、如何评价中国的折衷主义建筑;
1、从中国建筑的历史坐标看:标志中国近代新建

中国建筑史(9)-近代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4.04 MB
  • 时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