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书山有路“趣”为径.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书山有路“趣”为径——评于永正老师《庐山的云雾》一课的教学书山有路"趣"为径--评于永正老师《庐山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多巧妙地激"趣"艺术哇!
二、"趣"自美中来
语文课让学生读的是美文。学生诵读这些美文,可以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就说《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吧,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孩子读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心驰神往,为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所陶醉,感到美不胜收。
语文课本应该是很有魅力的.可是由于过去习惯于搞繁琐的理性分析结果把很有感染力、很有审美价值的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学生听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与情趣可言。这就好比一只古代的青瓷花瓶,古朴典雅,极具审美价值。若是跌成碎片,破屑满地,哪里还有美感可言?
于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不是搞理性分析,也不是用抄词解、下定义的方式教儿童理解词语,而是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感悟语言,展开想象,从而体会到庐山云雾之美,体验到登山游览之乐。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提出"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不懂,于老师就让三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表演。他对三个同学说:"看,下面的同学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你们三位做动作。"当其他同学读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时,三个人伸出手,好像在抚摸着眼前的云雾。当其他同学读到"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三个人有的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有的像孙悟空那样,打着眼罩作远眺状。老师当即予以表扬:"三个同学的动作做得好。看了同学们的表演,我知道你们已经懂得了飘飘欲仙的意思,还想起了《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样子。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象,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于老师要学生们一边读一边想,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山峰,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山峰上画出云雾笼罩山头和缠绕在半山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就是"还原"的能力。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于老师让他们通过表演和画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大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机设置的这种"以演促悟"、"以画促悟"的学习方式,是于老师课堂生"趣"的又一教学艺术。
三、"趣"自情中来
不少老师上课喜欢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后进生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于老师则相反,他教学时,班级的后进生是他的第一关注对象。于老师叫起一位后进生,这位同学一时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急不可耐地举起手来,他总是说:"大家先不要举手,让他想一想,我想他一定能回答出来。"
"蹲下来看学生",是他几十年来从教的深刻感悟。他常说:"作为老师,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中去,要学会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去指导他们学习。"他虽年近

书山有路“趣”为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obaizhua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