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BV) 检测进展及丽珠BV系列产品介绍
名词说明
细菌性阴道病
英文:
Bacterial(细菌的)Vaginosis(阴道疾病)
简称:BV
微生态平衡
阴道生态学与微生态疾病发作后传统的治疗方式都是大量运用广谱抗菌药物、抗生素类的中西药或“统杀型”的洁阴产品,从而使阴道的“菌群平衡”严峻破坏,自洁功能大大下降,各种“有害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更进一步导致各种妇科疾病感染和反复发作。
BV的基本定义
细菌性阴道病(BV)
是指一种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产H2O2的乳酸杆菌)数量削减,代之以一组厌氧菌群(类杆菌属、加德纳菌属等)数量增加,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有鱼腥臭味等阴道液生物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更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BV的致病病原体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 Vaginalis)
拟杆菌属(Bacterides spp.)
普氏杆菌属(Prevotilla spp.)
动弯杆菌属(Mobilucus SPP.)
其它:人型支原体等
BV的探讨历史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被称为“非细菌性阴道炎”;
1955年Gardne和Dukes发觉加德纳菌与BV有关,将BV认为嗜血杆菌阴道炎;
到1977年有多细菌混合感染导致BV的观点代替了单一微生物感染的观点,并发觉BV与早产、炎症、肿瘤等妇产科疾病亲密相关;
1984年瑞典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正式该病定名为"细菌性阴道病”。
BV与常见阴道炎简介
种类
病原体
比例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阴道中的乳酸杆菌减少,而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及支原体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混合感染
52%
霉菌性阴道炎Volvovaginal Candidiasis
霉菌
28%
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iasis
滴虫
20%
BV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常用方法分析
BV的发病率
患病率随种族及人群而异
一般人群: 10%~30%
STD诊所患者: 30%~37%
美国每年估计有300万有症状病例和300万无症状者国内报道的BV患病率:
健康妇女:%
妇科门诊有异样阴道分泌物的患者:%
性乱人群:%
BV检测的临床意义(一)
妇科
---是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缘由;
---与滴虫感染亲密相关,80%的滴虫患者同时伴有BV感染;
---是造成输卵管炎、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术后感染的危
险因素;
---与不孕症、宫外孕有关;
---与妇科肿瘤有关:
BV患者发生CIN紧急是正常妇女的2倍
(CIN: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前病变)
BV检测的临床意义(二)
产科
---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的主要缘由。BV阳性
的妊娠妇女中,40-50%易在37周前早产或分娩低诞生 低体重儿。她们的孩子也可能受到干脆感染,患新生儿肺炎、脑膜炎等,并带来各种后遗症;
---是导致绒毛膜炎、剖腹产术后子宫炎的紧急因素。BV患
者产后或剖宫产后发生产褥期子宫内膜炎的是正常人群的
10倍;
---是导致某些妊娠不良和妊娠并发症的紧急因素;
BV的药物治疗
阴道炎症简洁反复,应以药物刚好治疗。
全身治疗:
口服甲硝唑250mg,每日3次,连续7天。
单次顿服甲硝唑2g。
口服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连续7天。
局部治疗 :
%甲硝唑阴道霜(5g)经阴道给药,
每日2次, 连续5天。
微生态制剂:乳酸杆菌活菌胶囊。
BV常见检测技术介绍
镜检 :
白带常规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
线索细胞检查/镜检
线索细胞检查/镜检
镜检的缺点
线索细胞的识别须要依靠于操作者的娴熟程度和阅历,不同试验人员操作之间差异性较大;也要受到显微设备、样品采集等因素共同影响,同时镜检线索细胞数量需≥20%,难以界定,易漏检与误检。
BV检测常用试剂盒介绍
第一代:胺试验
其次代:唾液酸酶法
第三代:联合检测法
胺试验
胺试验/嗅试验原理:
感染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加特纳菌、类杆菌、普氏杆菌、动弯杆菌等相关菌群侵蚀阴道上皮细胞过程中产生代谢产物胺(主要为丁二胺、戊二胺、三甲胺等),在代谢物中加入10%KOH遇碱置换出氨气。
利用氨气遇水呈碱性,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更的原理制作成试剂盒或快速卡。
胺试验的缺点
胺试验的特异性差,结果影响因素多
BV简介及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