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半微量法合成)
实 验 目 的
学习醇酸脱水成酯的合成反应和机理
学习共沸蒸馏原理,了解常见的共沸体系
熟悉分水装置的搭装和运用,进一步驾驭简洁蒸馏操作
学习分液漏斗的运用和干燥剂的用量
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烘干,晾干,吸附,分馏,共沸蒸馏和冷冻等。近年来还常用离子交换树脂和分子筛吸附等方法来进行干燥。
化学方法:用干燥剂来除水。依据除水原理可分为两种:
a)能与水可逆地结合,生成水合物,如CaCl2+nH2OCaCl2·nH2O;
b)与水发生不行逆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Na+H2O →NaOH+H2
运用干燥剂要留意的几点:
,反应达到平衡须要确定时间。一般最少要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干燥效果。因反应可逆,不能将水完全除尽,故干燥剂的加入量要适当,一般为5%左右。因反应可逆,所以在蒸馏前必需将干燥剂滤除,否则被除去的水将返回液体中;另外,若把盐倒入或留在蒸馏瓶底,受热时会发生崩溅。
B. 运用的干燥剂与水发生不行逆反应时,蒸馏前干燥剂不必滤除。
C. 干燥剂只适用于干燥少量水分。若水含量大,干燥效果不好。为此萃取分液时确定尽量将水层分净,这样干燥效果比较好,并削减产物损失。
干燥剂的选择:干燥剂与被干燥的液体有机化合物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包括:溶解,缔合和催化等作用。
例如:酸性化合物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如CaCl2与醇、胺类化合物易形成络合物,故不能用CaCl2来干燥醇和胺类。碱性干燥剂如CaO,NaOH能催化某些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自动氧化反应,也可使酯或酰胺发生水解反应,故不宜用CaO或NaOH干燥这些化合物。
干燥剂的用量:干燥剂的实际用量大大超过计算量。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现场推断,即视察法。
视察被干燥的液体:未加干燥剂之前,溶液是浑浊的。加入干燥剂之后,溶液变为澄清透亮状,这时即干燥合格。否则应补加适量干燥剂接着干燥。(注:在加干燥剂时要少量多次地加)
视察干燥剂:有些液体化合物中有水与否,溶液总是清澈透亮的。这时推断干燥剂用量是否合适,则应看干燥剂的状态。加入干燥剂后,因其吸水变黏,粘在壁上,摇动不易旋转,表明干燥剂用量不够。应补加干燥剂。直到新的干燥剂不结块,不粘壁。干燥剂棱角分明,摇动时旋转,表明所加干燥剂用量合适。(注:由于干燥剂还能吸附一部分有机液体,影响产品收率。故干燥剂用量要适中。应加入少量干燥剂后静置一段时间,视察用量不足时再补加。
运用干燥剂地操作要点:A 首先把被干燥的溶液中水分尽可能除净,B 把待干燥的液体放入锥形瓶中,取颗粒大小合适的干燥剂放入液体中,用塞子盖住瓶口,轻轻振摇,经视察推断干燥剂是否足量,静置半小时,最好过夜。
把干燥好的液体滤入蒸馏瓶中,然后进行蒸馏。
1. 将待干燥的液体倒入干燥 的锥形瓶中;
2. 加入干燥剂,这里以 CaCl2为例;
3. 盖好玻璃塞;
4. 摇动;
5. 静置15~30分钟
6. 搭好过滤装置
7. 向漏斗内塞入一块棉花
8. 过滤
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干燥
主要是除去固体中的少量低沸点溶剂。有机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挥发性较溶剂小,因此实行蒸发和吸附的方法来达到干燥的目的。常用干燥法如下:
烘干中有两种方法:
a 用恒温烘箱烘干或用恒温真空干燥箱烘干;
b 用红外灯烘干
冻干:即冷冻干燥。处理自然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核酸,由于高温下简洁变性,因此要用冷冻干燥。
干燥器干燥:a 一般干燥器;b 真空干燥器;c 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枪)。
气体的干燥
有机试验中常用气体有N2、O2、H2、Cl2、NH3、CO2,有时要求气体中含很少或几乎不含有CO2、水等,因此就须要对上述气体进行干燥。
干燥气体常用仪器有干燥管、干燥塔、U型管、各种洗气瓶(用来盛液体干燥剂)等。干燥气体常用的干燥剂见下表。
本次试验时干燥要留意以下事项
干燥时间应够半小时再蒸馏;
用漏斗加一小团棉花,过滤除去干燥剂后再蒸馏;
干燥时最好用盖有塞子的磨口锥形瓶,以免挥发产物。
简洁蒸馏操作
总结上次课蒸馏操作中的问题;
蒸馏乙酸正丁酯产物时到120C左右温度恒定后就起先接收产物;
留意馏头的收集;
用量筒量取产物体积,用比重换算成重量,再计算产率。
试验过程中的留意事项
滴加浓硫酸时要边摇动边滴加,使硫酸快速混合匀整,避开局部炭化;
分水器中应预先加入确定量的水,在分水器上用笔做一标记,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由分水器放出,但水面须要保持在标记处。由生成的水量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进行完全时应视察不到有水带出的浑浊现象。最终登记生成水的量,与计
半微量法合成乙酸正丁酯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