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养鱼的原理与技术
一、 xx 养鱼的历史与现状
这里指的种青养鱼是指在养鱼水体及其周围种植各种青饲料、绿肥,然后
利用作为养鱼饲料或肥料,提高养鱼产量,节约养鱼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种
青养鱼是我国养鱼的特色,已有 40 多年高峰,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下放出氧气,使缺氧得以缓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
半个月左右。,每亩草量2000kg, 一般不会出缺氧现 象。
( 1)在淹青以前如何解决缺氧
1 ,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
在淹青以前的主要工作,应为如何降低淹青时缺氧程度创造条件。根据试
验数据和生产经验,其生要措施是大幅度提高浮游植物生产量。淹青以前,由
于青饲料生长旺盛,水又浅,水面光线弱,水中 N、P营养不足,故浮游植物量
很低,溶解氧不高。为了在淹青期间的头几天,水中能有较丰富的浮游植物,
通过其光全作用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淹青前 3-5 天使用生物肥料和微生
态制剂,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以在淹青时有较高的溶解氧,施用适量的
微生态制剂以调节改良水质。
2,减少淹水时的草量:
淹水前,适当刈割青草,其量控制在每亩 2000 公斤以内。或采取提前分期
利用的办法,适当减少草量。
3,准备好增氧机和灌水水源,以在淹青时能及时使用增氧。如能流水养
鱼,是最理想的种青养鱼技术,特别是山区,充分利用流水条件,大大提高种
青养鱼池塘的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山区种青养鱼形势较城市的要好。
4,如无法克服缺氧现象,应采取避开缺氧高峰期,适当推迟鱼种的放养时
间,一般在淹水后 10 天左右为宜。
( 2)在淹青期间前期阶段如何解决缺氧
通常解决水体缺氧的措施有如下几种办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1 ,施用化学增氧剂,如: 、过氧化钙、过羟酰胺、过氧化
氢、臭氧、增肥增氧增产剂、 2,加水增氧:
自来水、地下井水、雨水、中水、湖泊、水库、江河水;
3,增氧机增氧:
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注意,增氧机增氧不仅是解决鱼的缺
氧,更重要的是改善水质。
4,植物增氧:
沉水植物增氧、浮游植物增氧、鱼肥 -微生态制剂增氧。这里要强调的是利
用浮游植物增氧,尤其是在淹青前和淹青期间全过程,都要注意保持由浮游植
物形成的透明度在 35-40 厘米。过高或过低则不理想。
淹青期间的前期阶段,由于大量的植物量腐烂分解,而造成缺氧,以及水
质发黑发臭,严重影响鱼类生存和正常生长,为此应及时采取改善水质的有效
措施,主要是防止严重缺氧和改善发黑发臭的水质,把损失降低至最低处。
(二)如何消除硫化氢的毒害
硫化氢(H2S)是池底沉积的残饵、排泄物、尸体等含硫蛋白质在缺氧情况
下分解还原的产物。在淹青养鱼水体,则是青饲料在缺氧情况下由异氧菌分解
还原的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硫化氢与水域中或底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
属硫化物,致使水体池底变黑,发臭。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鱼鳃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
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并还可与呼吸链末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
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鱼类呼吸,为此 H2s对鱼类具有较强
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 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硫化
氢浓度超过0。5 mg/L (有的鱼为0。3 mg/L)时往往会造成急性中毒,出现暴
发性鱼病。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开、鱼体失去光
泽,漂浮在水面上。
预防和控制硫化氢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提高水中特别是底层水中的溶氧量。淹青前施用菌剂、改水剂等提高
浮游植物产量及其产氧能力,以减轻淹水后缺氧程度;淹水后,使用有利于提
高溶氧的增氧剂,缓解溶氧的消耗;淹水后,使用有利于沉淀有机悬浮物的药
剂,提高透明度。另外,晴天中午开增机,使底部 H2s等毒气及时散逸到空气
中;注换新水,增加溶解氧量;控制青饲料淹青量,减少耗氧。
二是控制水的氢离子浓度( pH 值)使之偏于碱性,也可以减少硫化氢的产
生,降低其毒性。前面已经讲过,同量的 H2s, pH 值越低,毒性越大。当 pH
值为9时,约有99%的H2s以HS形式存在,毒性小;当pH值为7时,H2s和 HS各占50%;当pH值为5时,约有99%的硫化氢以H2s形式存在,毒性很 大。因此应施用调节提高 pH 值使之呈碱性水质的药物。
三是运用微生态制剂等改善水质:
如应用光合细菌微生态制剂,兼性厌氧的光合细菌能改善水质的主要原
因,是光合细菌细胞内只有一个光系统,即 PSI光合作用的原始供氢体不是
水,而是H2s (或一些有机物),这样它进彳f光合作用的结果是产生了 H2,
池塘种青养鱼的原理与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