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分析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之新闻作品分析——消息部分
一、基本分析
(一)采访方面
1、作者的新闻敏感怎样?是否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闻
2、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
新闻作品分析
复旦大学新闻实务之新闻作品分析——消息部分
一、基本分析
(一)采访方面
1、作者的新闻敏感怎样?是否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新闻
2、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
3、是否遵循了新闻政策
4、是否有效利用了网络资源
5、现场观察是否细致
6、采访是否深入
(二)写作方面
基本环节:
1、标题:是否揭示、符合新闻事实?有没有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导向、导受作用怎样?是否吸引受众?
2、导语:实(有无概括、突出主要新闻事实?)简洁灵活否?吸引受众?
分类:直接式:直接陈述新闻事件直接交代时间要素;
延缓式:采用迂回、简洁的方式交代事件,时间要素比较含糊,甚至不交代。
《北京人争赏香山红叶》:导语:用对比手法简要交代新闻事实,突出新意。报道总理不采取官的视角,而是平民的视角。
3、主题:其生命力来自其内生性(新闻事实本身)、关联性(此事物与彼事物、环境的联系)?
题材是否重大典型新鲜?是否集中突出?现实意义、全局意义?政治重要性?受众关注?迫切、偏杂?强行硬化?分散空泛?雷同浅薄?
4、角度:新颖?小而深?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典型事例揭示全局?
5、语言:可读性、通俗性(专业术语、数字的处理)、生动形象性、准确性、简洁性、规范性(语无语法错误)、内容是否空洞?是否行政化太浓,官样文章、打官腔、只有宣传味没有新闻味?
6、结构:严谨?用交代新闻来源的方法把段落分开,分得散而均衡。
7、新闻背景:衬托、解释、启示、灵活穿插
8、结尾:耐人寻味、干脆利落、寓意深刻。使用注释性背景材料做结尾,有助于对新闻的理解,增强知识性,深化新闻价值
内容方面:
1、时效性,有无交代获取信息的时间
2、真实性如何,消息来源是否交代,是否单一,是否真实权威?是否有主观想象、合理想象成分,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3、客观平衡性怎样?有没有把冲突各方的意见均衡交代?
4、思想性怎样?是否涉及迫切普遍的问题
5、是否善于用事实说话:滥引政策条文、领导讲话、新闻文章化?用议论代替事实?是否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精选事实、插叙场景、背景、人物活动及语言?
6、材料内容:典型性
新闻作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