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的积极与消极(争艳与葬花) 唐诗宋词中吟诵桃花的诗居多,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每每读之, 不仅仅总会想起羞红的人面和笑红的桃花相映成趣的意趣,想起桃花春风含笑开的壮观景象, 更重要的是会为诗人, 为桃花, 为桃花里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的憾恨而滋生出的淡淡失落和幽幽惆怅。崔护和桃花女的故事就如沈园里唐婉之于陆游, 梁祝中梁山伯之于祝英台那样凄婉美丽。每每想起总让人无端落泪。偶尔也会在脑海中编织爱情的完美结局, 但最终都是无疾而终,因为缺憾始终横亘于心中。歌曲里时常让我吟唱的却是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起这首歌, 眼前就会浮现出桃花满园笑春风的迷人景色, 也会更加依恋故乡, 热爱故乡, 也更加深刻铭记肩头的重任——育桃李,满天下! 如今, 又到桃花盛开的时候, 虽只见雪花, 未见桃花, 但心底的那副桃园行早已经悄悄绽放。不知不觉中,一种淡雅的香味随雪花飘入鼻腔内。噢,那是桃花香! 早春的争奇斗艳, 恐怕迟到丧失了美丽的机会。桃花盛开鲜艳夺目, 颇有桃花舞春风之感,因此桃花开正是春天的象徵。花样年华的黄金时期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 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 葬于药栏东畔”事, 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 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 都仅仅是利用, 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 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 如前所述, 此诗中, 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 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当然, 《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 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 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 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二、寿桃、姻缘、桃符寓意在古典名著《西游记》里有关于蟠桃能够长寿的精彩描写。自古以来, 桃始终被作为。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古人还用桃木做成桃符、桃人、用来避邪驱怪。由于桃具有以上吉祥象征,千百年来一直被画家、雕刻家当做吉祥象征,或画上中堂, 或雕上家居墙、具, 特别在为老人祝寿时, 献上一幅寿桃画、一件寿桃艺术品是必不可少的, 老人一定会非常高兴。这也是在吉祥绘画中寿星的手中为什么总要托着一个硕大的桃子的原因。随着人们对桃的吉祥崇拜, 也增添许多对桃画、桃雕的要求, 如画桃要画双不能画单、画的桃越多越象征寿长等, 由此也折射出人民群众热爱生活、追求长寿的美好愿望。对桃的喜爱首先来自桃花, 诸花之中, 桃花虽然花期短, 但有最完美的女性气质, 艳丽、妩媚、飘零,无不扣人心弦,因此古人把桃花运作为男性获得异性缘的好运, 认为是天下熙熙皆有所盼的一种缘分冬去春来的时候, 山坡上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一簇簇的桃花。桃花开时, 如一位文采恣意纵横的江南才子,仿佛只那么一指一点,激扬的文字
桃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