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信仰与中国节庆
世界上的宗教产生于大约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阶段。原始宗 教信仰是原始初民试图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和自身的生理现象作 出的解释。但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 将支配人们生活的自然力量和自身的梦境加以神化原始宗教信仰与中国节庆
世界上的宗教产生于大约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阶段。原始宗 教信仰是原始初民试图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和自身的生理现象作 出的解释。但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 将支配人们生活的自然力量和自身的梦境加以神化,成了超自 然、超人间的神灵,形成了早期的万物有灵 的有神论观念。认 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水、风雨雷电、草木鱼虫、飞禽走 兽等,都是有灵气的神明,可以支配人们的命运,进而顶礼膜 拜,并从自然崇拜发展到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 灵崇拜。原始宗教信仰与中国许多传统节庆都有密切的关系, 如春节、元宵节、腊八节、灶神节、中元节、中秋节等等,是影 响范围最广、时间最久远的一种宗教信仰因素。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广义上的 春节包括除夕和大年初一两个重要的节日,还可上溯到腊八节 和腊月二十三的灶神节,下延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二月初二的 龙抬头节。春节期间的许多年俗都与宗教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
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民间称腊日节。古代称祭神为蜡,而 祭祖叫腊。先民们对祖先的祭祀十分重视,常在丰收年末要举行 盛大祭典,大拜天地祖先,是崇敬和祭拜祖先的传统伦理观念 的体现。腊拜的对象为先祖五祀:门、户、中溜(亦称中雷,即 天窗)、灶、行(门内之地,即行宫)。祭五祀指的是,春祭户, 夏祭灶,季夏祭中溜,秋祭门,冬祭行。先民为求吉祥,对居住
环境的各种神灵都要祭拜,五祭便应运而生,这实际上是自然 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具体表征。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祭祀日,又称祭灶节、灶王节、灶 神节,俗称小年。灶神俗称灶君、灶王(爷)、东厨司命、司命 主等,属民间信仰中掌握百姓全家炊事的火神。“夏祭灶。灶者, 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夏亦火王,长养万物。”他每年腊月二 十三回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故此宅主祈求它多多美言,保佑全 家平安。据考证,祭灶习俗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崇拜。远古时期没 有火,只好茹毛饮血,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发明火以后, 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发明、掌管火种者就被敬奉为灶神。炎 帝被认为是火种的发明者,故而被称为是灶神的化身。“炎帝于 火而死为灶。”因其以火德王,故称炎帝;又因以火名官,故祀 为灶神。
腊月三十是除夕之夜,过去人们要驱瘟疫,曰大傩逐除, 即逐除鬼疫。传说这天神仙下凡,与民同庆新春。同时,各种疫 鬼也混入。“傩仪”即戴面具,披兽皮,执盾器,沿街跳舞,旨 在驱逐疫鬼,故此这一天叫“傩日”。后来衍化为迎灶神、跳 钟尴,南北朝以后该年俗转为除夕守岁。到近代,一部分已融入 到春节期间的秧歌活动中,如扮演钟尴者,实为傩日遗风。除夕 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是辞旧迎新的标志。但过去还有一层原始宗 教意义,那就是惊禅和驱逐恶鬼一一山臊(山萧、山魅,即山 鬼)。该鬼像人形,会使人发冷发热生病。虽不怕人,但怕光和
响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古人认为爆竹可吓跑山臊,驱邪后方可获吉祥平安。“傩日”和 燃鞭炮都包含着浓厚的驱鬼避邪的原
原始宗教信仰与中国节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