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宋氏土司
拼音: Shuidong S&ngshi TusT (Shuidong Songshi Tusi) 同义词条:水东土司,贵州水东宋氏土司,贵州水东土司,贵阳水东宋氏土司 目录[
1基本简介
2水东宋氏的形成
3宋隆济领。元初任雍真葛 蛮(今开阳县双流境)土官,因不满元朝暴政,于1301年(元大德五年)7月起兵抗元,附近 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响应,先后攻下雍真等处总管府(开阳县城)和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今禾 丰乡马头寨),缴获'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现藏于黔西文管所),继又攻下贵州(贵阳), 杀死知州张怀德.
同年9月,水西奢节起兵响应,元廷震动,抗元队伍多次击败元军,控制了新添(贵定)、 播州(遵义)、水西(毕节一带)、乌撒(威宁)、乌蒙(云南昭通)、普安(盘县)等广大地 区。元朝急调四万大军前往镇压。1302年,元军采用各个击破策略将蛇节等其他义军镇压 下去。但宋隆济退至蔺州水东(今四川叙永一带)坚持抗元斗争o 1304年,宋隆济被其侄 宋阿重出卖,被生擒献于元朝,抗元运动最后失败。宋阿重则受任为顺元宣抚同知,设衙署 于同知衙(开阳县双流镇白马村同知衙),同知衙即由此而来得名。自此,宋阿重取代宋隆 济统治水东,不久升宣抚使,平章政事,卒后赠贵国公,谥忠宣。子孙世袭直至明末被革除止。
水东宋氏土司与贵州的渊源
贵州之名,源于唐代矩州,北宋初见之文献,南宋始成固定行政区划,明代成为全国十 三个省之一,在唐代矩州一步步演变成贵州省的历史过程中,水东宋氏自始至终与贵州有着 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水东宋氏土司,因从唐初至明末千余年间长期统治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广大地区而得名. 唐初,620年置蛮州于巴江县(今开阳县),以宋氏大姓为蛮州刺史和巴江县令世袭,此为 水东宋氏前身。521年,唐朝又置矩州于今贵阳,矩州只是唐代的一个羁縻小州,但却与 ,蛮州、矩州先后被乌蛮土著攻占矩州还被改名 为黑羊菁■北宋初,乌蛮普贵要求归附,乌蛮土语说'矩"为''贵〃,故而宋太祖在敕文中有''惟 尔贵州,远在要荒〃之语,这是''贵州〃之名首次见于文献。
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景阳奉命率军平定都匀广右等处 后,再进兵将乌蛮逐出蛮州和黑羊菁(矩州),宋朝下诏设置大万落土语'蛮州〃总管府,以 宋景阳为都总管,(宋孝宗乾道二年),其七世孙宋万明 因平定西南蛮叛乱有功,加经略安抚使衔。再传到宋万明之孙宋永高时,宋氏兵力更加强大, 宋永高便自改巴江县为平蛮军。1201年宋永高平定麦新并改名新添(今贵定),命其子宋 胜守之,黎峨里等寨(今福泉)也归附宋氏。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南宋升宋永高为 贵州经略安抚使,宋氏便将衙署迁至贵州(今贵阳),从此,矩州正式更名为贵州,并作为 行政区划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元初,置云南省顺元路于今贵阳地区,治贵州等处(今贵阳),以张怀德为贵州知州, 还修建了最早的顺元土城。同时,元朝又置雍真葛蛮等处于今开阳境,以水东宋氏宋隆济为 土官。
明初,宋蒙古歹于1371年(洪武四年),明朝即改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 为贵州宣慰使司,赐宋蒙古歹名宋钦,以霭翠(即水西安氏) 年又命二人同迁贵州城,并确令安氏治水西,宋氏治水东,水东宋氏正式形成并一直以贵 阳为统治中心,明初,一边依靠土司治理一边逐步加强流官统治,先后在贵阳设置贵州卫、 贵州都指挥使司和贵州前卫等军事机关并大量驻军。同时建立贵州宣慰司学推行儒家文化 紧锣密鼓地推进贵州建省步伐。这些措施无疑对水东宋氏极为不利,但水东宋氏能顺应历史 潮流,给予大力支持。宋钦卒后,其妻刘淑贞,子宋诚,孙宋斌都顾全大局,对明王朝的逐 步改土归流措施给予大力协助,使明王朝在贵州的统治逐步加强。
1413年(永乐十一年),明王朝决定将思州、思南二宣慰司地改土归流,并设立贵州承 宣布政使司于贵阳,次年,又设贵州提刑按察使司于贵阳,加上原有的贵州都指挥使司,至此, 贵州''三司"齐备,成为全国十三个省之一。
水东宋氏土司英雄刘淑贞
在各种史志文献记载中,有关刘淑贞只有一些散碎文字,且多为记写奢香夫人时提及的 只言片语,从而使得为明初贵州政局稳定立下头功的刘淑贞,仅仅作为陪衬奢香的佐证而存 在。然而,这样一位功绩昭然的女政治家,是不会被历史淡忘了,在事隔数百年之后,乌当 区地方志办室的倪艳阗老师用其详实的考证向世人还原了历史真面目。
公元1383年,明王朝设贵州卫于贵州城(今贵阳),封骧大吏马晔(晔亦作煜、烨)任 都指挥使。马晔倚仗自身是皇亲权贵,执大汉族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企图以打击彝 族各部落头领为突破品,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以
水东宋氏土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