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暂时性差异
杨桂洁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认与计量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本文从分析暂时性差异的表现形式人手,探析其经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不一致,但它们的作用和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与账面价值相比时确定一个差额,这个差额(暂时性差异)正好就是未来可增加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它会导致企业未来增加或减少应交所得税。
(二)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某些交易或事项,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在未来期间会增加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形成暂时性差异。如可结转以后年度费用扣除、可抵扣亏损等事项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等。
(1)可结转以后年度费用扣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按税法规定,某些费用超过税法扣除标准的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这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了资产的计税基础,因而产生暂时性差异。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费用项目主要有筹建费、广告与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例1]某公司2009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实际发生的广告费180万元,按新税法规定,从2008年起,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不得超过销售收入的15%,超过部分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该公司广告费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其账面价值为零。2009年税前扣除的广告费为150万元(1000×15%),剩余30万元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30万元。该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3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
(2)可结转以后年度抵扣亏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按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亏损可用以后连续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在会计上没有形成资产和负债,但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了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可视同暂时性差异。
(三)暂时性差异的经济实质通过分析暂时性差异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暂时性差异能使企业在未来期间增加或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实质上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在未来期间应计人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或费用。这些收入或费用会增加或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造成未来应多交或少交所得税。因此,确认暂时性差异关键是看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未来期间是否存在应纳税或可抵扣事项,即是否存在未来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或费用,而不是看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是否存在差额。某些特殊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并无账面价值,但其计税基础也作为暂时性差异,正是根据暂时性差异的经济实质做出的判定。
二、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的逻辑关系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将其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分析如下: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
浅析暂时性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