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彩虹
【教学目标】
“沙啦、鹦鹉”等词,会写“翠、羽、嘴、吞、啦、响、哦”等字。
,初步了解单元内容,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由读,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向大家介绍这只翠鸟的。(师生合作读句子)
预设1:部位(羽毛、翅膀、长嘴)。
预设2:对比。认读“鹦鹉”。
预设3:整体到局部。
(4)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遇见,翠鸟静静地站在那里,犹如在画中一般。
我看见一只(    )站在船头,多么(    )啊!它的羽毛是(     ),翅膀带着(    ),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
,首次创作学观察。
(1)翠鸟除了羽毛、翅膀、长嘴,还有哪些部位?作者为什么不一一把它写出来呢?
(2)我们在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时候,没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来写就行了。
(3)出示另一只鸟图,学着作者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点来说一说。
这是一只多么(    )的小鸟!
(4)写一写:任选一幅图(祟小狗图、小猫图、孔雀图),学着作者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点来写。先写出小动物的名称,写好后可以让其他同学猜猜你写的是什么动物。
(5)指导写作,现场评析:猜一猜他写的是什么?是怎么猜出来的?
(6)小结:同学们不仅会仔细观察,还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抓住小动物主要的特点进行有序的表达,真会学习。
,多种感官同观察。
(1)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时候光用眼睛看还不能发现事物的美好,还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
(2)(出示第1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耳朵)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
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3)认读“沙啦”,这种表示声音的词我们叫它拟声词,用上这样一些拟声词,会让人更有画面感。(生有感情朗读)
,二次创作再观察。
(1)回归刚才写的画面(出示动物图片),提示学生用上多种感官去观察。
(2)二次创作,让习作更出彩。
(3)交流反馈。
(4)小结:用上多种感官去观察,小动物的形象就更活灵活现了。翠鸟还有一个名称叫钓鱼郎,猜猜为什么。下节课,就让我们去看翠鸟捕鱼吧。
【设计意图:聚焦重点段落,了解作者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运用多感官观察并进行表达的手法,在朗读想象中感受作者的观察细致。学以致用,在二次仿写练习中学法迁移,从说到写,由扶到放,由会一种观察到会多种观察。这样融入身心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增强教学的成效,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
四、观察生字,书写汉字之美
出示:
翠、羽、嘴、吞、啦、响、哦
“翠”的羽字头和“羽”的區别。
“口”在不同部位的写法。
【设计意图:抓住生字特点,仔细观察,明确“羽”作为羽字头的变化。对比有“口”字偏旁的5个字,观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写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笔者纵观单元整体,立足单元语文要素,以 “观察”为线索串起整堂课,和学生一起仔细观察,习得观察方法,学会迁移运用,为后面的单元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