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柯达
柯达,一种在胶卷时代为人们留下无数美好时刻的伟大公司,最后没能逃脱时光的逝去。1月19日,柯达在纽约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百年品牌,尽管几经挣扎,甚至一度看到复苏的曙光,却老去的柯达
柯达,一种在胶卷时代为人们留下无数美好时刻的伟大公司,最后没能逃脱时光的逝去。1月19日,柯达在纽约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百年品牌,尽管几经挣扎,甚至一度看到复苏的曙光,却究竟在数码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远离了大众的眼光,宣布了一种传奇时代的落幕。
将照相带给一般人
如果要评估柯达在商业市场中的地位,可以找来一大堆有关市场占有率、销售规模、公司市值之类的数据来侃侃而谈。但要评价柯达对于一种时代的影响,则需要看如果缺少了柯达,这个时代将会是什么样子。
照相技术萌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时浮现了成像用的暗箱设备。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硝酸银等物质。
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融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得到一张街景的照片,这是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
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在法国巴黎科学院表演了她的照相措施,照相术此后诞生。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发布,这一天被定为照相术的诞生日。
1851年,英国伦敦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法”。湿版法操作工艺兼具达盖尔法的精细和卡罗法的以便复制,这项技术在照相行业中独领风骚三十余年。
在柯达浮现之前,湿版法是照相技术中的主流。那时的照相在目前看来,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鼓鼓囊囊的大包,里面塞着用于冲洗照片的暗室帐篷。身上挂着多种装着有色化学药剂的玻璃瓶,那些是用于涂抹底片和后期制作。乍看上去,更像是一位立即远行的探险家或流浪的炼金术士,而不是一种雕刻光影的照相艺术家。
更令人头疼的是,湿版法的照相规定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立即涂抹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由于火棉胶调制后需立虽然用,干了后来就不再感光,所有这些过程需要在十到二十分钟内完毕。因此,一位好的照相家不仅需要艺术天赋,还必需拥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受限于此,照相技术也仅仅在专业人士内流通。
这些,随着柯达的浮现而发生了变化。
1880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研究了有关英国在乳剂配备和干板制造的技术后,发明了一种干板涂布机并成立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运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胶片。
1888年,伊斯曼成功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相机。此后,照相技术从专业人士的小范畴流通开始面向社会一般民众。“柯达”的诞生也宣布了一种照相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百年柯达王朝的兴衰
对于柯达来说,20世纪的影像行业完全可以称作“柯达的世纪”。
哈佛商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美国90%的胶卷市场和85%相机市场份额。在最鼎盛的时期,柯达在全球的雇员超过亿人。
1975年,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并将其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推出专业级数码相机,像素数达到130万;1995年发布首款傻瓜型相机供非专业照相者
老去的柯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