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
1个思考病例
XXX 男、34岁,右上腹及右肩痛3个月
入院前4个月右上腹不适,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隐痛。随之出现右肩部疼痛,并呈进行性加剧。近一个月夜间疼痛,必须注射杜冷丁方能入睡,按肩周炎治疗无效。后因出餐后突发上腹痛,如伴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即可诊断为胃穿孔,再如既往有冠心病史患者,出现上腹痛,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实验室检查
RBC、HB、WBC及N的改变-了解脱水和腹腔炎症情况
尿中大量RBC-提示泌尿系损伤或结石
尿胆红素阳性-梗阻性黄疸
穿刺液或血、尿淀粉酶增高-胰腺炎
腹穿液-可提示病变情况
尿妊娠试验阳性-对异位妊娠有价值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2、B超检查
3、CT检查
4、内镜检查
5、动脉造影检查
6、诊断性腹穿或灌洗
7、腹腔镜检查
17
PPT学习交流
处理原则
1、严密观察,未明确诊断前不能应用止痛药
2、取半卧位
3、及早禁食
4、胃肠减压
5、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6、全身应用抗生素
7、及时行剖腹探查,根据病变进行相应手术处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病人年龄、性别、职业、腹痛发生的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与腹痛加
剧或缓解相关的因素:病人的既往史、月经、生育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腹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伴随症状,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及范围。
2、全身:病人的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粘膜的色泽、温度和尿量。
3、是否存在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如高领、糖尿病、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
4、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和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
5、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心理承受程度及期望
护理问题
1、疼痛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病人水电解质紊乱是否得到纠正。
3、恐惧与焦虑
4、个人应对能力失衡:病人具备疾病相关知识,能对应疾病所致的各种变化
5、潜在并发症:术后腹腔脓肿、吻合口瘘和出血等并发症
一般护理
1、腹痛的处理:
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分娩对疼痛的注意力。
药物治疗:诊断不明者慎用镇痛剂病人须卧床休息,切记走动或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诊断未明确的急性腹痛病人,观察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吗啡、杜冷丁或其他镇痛剂,以免掩盖腹部体征,延误诊断和治疗。但可应用解痉剂如阿托品或山良菪碱减轻疼痛,以免因过度疼痛而导致或加重休克。禁止灌肠及服用泻药,防止有大肠损伤而加重腹腔污染。
一般护理
2、饮食与体位:多需进食或胃肠减压。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改善,便于引流,但需注意褥疮。急性腹痛大多需要进食一段时间,且需胃肠减压,因此,应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量及性质,及时遵医嘱补液以维持生理需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特别是对休克患者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另一路扩容使用,按医嘱给予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足量抗生素、止血药等,以疏通微循环,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
一般护理
3、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或适应床上排便。
4、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根据病情一旦决定手术,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常规化验检查、备全血、备皮、麻醉前用药、留置胃管、尿管,重症者需置中心静脉测压管等。操作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争取其合作,消除紧张情绪。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记出入量。(观察期间禁用止痛剂)
(2)半坐卧位:非休克和神志不清病人
(3)禁食和胃肠减压
(4)补液: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安排输
液、根据尿量随时调整输液。
(5)吸氧、应用抗菌素,体温过高可物理降温。
(6)配合医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备皮、备血、皮试、心理护理)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伤口和引流情况,记出入量。
2、半坐卧位(麻醉清醒、非休克和神志不清病人)
3、继续禁食和胃肠减压(至胃肠功能恢复止)
4、禁食期间继续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供给营养,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进食(少量流质-全量流质-半流-普食。估计7天以上不能恢复正常饮食或高危病人,应给肠外营养支持)
5、应用抗菌素
6、根据病情需要给氧、体温过高可物理降温。
7、无禁忌者应早期下床活动
8、一般护理:防止肺部、皮肤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健康教育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清洁易消化的均衡膳食
3、控制诱发急腹症的因素:
(1)胆道疾病或慢性胰腺炎者需适当控制油腻饮食
(2)有粘连性肠梗阻者当避免暴食及饱食后剧烈运动
(3)有溃疡病者,应按医嘱定时服药
4、腹腔内手术病人应在术后早期开始活动以防粘连性肠梗阻。
小结
急腹症是指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须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其特点为
急腹症的观察与护理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