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G2012渗出性中耳炎病中医治疗方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泌性中耳炎病西医治疗方法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 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 7 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 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 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3) 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 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 6-8 周,最长可达半年至 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4)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 1% 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 鼻, 每日 3-4 次。(5) 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 1次,每次每侧 1ml ,共 3-6 次。 2.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3. 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 , 4次/d; 氧氟沙星 -,3- 4次/d. 小儿可用氨苄西林 50-150mg/ ,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 ,3 次/d ,第 3 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 -/ 次, 2次/d ,小儿 10mg/kg,2 次/d. 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4.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病中医治疗方法 1 、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 风邪滞窍: 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 20g ,连翘 12g ,桔梗 10g ,薄荷 10g ,淡竹叶 10g ,荆芥 10g , 淡豆豉 10g ,牛蒡子 15g ,芦根 10g ,川芎 15g ,柴胡 20g ,香附 10g. 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 10g; 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 10g; 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 10g. 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 10g ,杏仁 10g ,苍耳子 10g ,辛夷10g ,白芷 10g ,薄荷 10g ,荆芥 10g ,防风 10g ,甘草 3g; 水煎内服。 2) 痰湿聚耳: 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 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

G2012渗出性中耳炎病中医治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