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最苦与最乐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2.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感。递
3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
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
有一股灵动之气。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
出具体句子)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睡里梦里都像有他
的影子来缠着我。”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来
论证观点。如: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惠未报、得罪人未赔礼,这
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归纳出背负未了的
责任是痛苦的。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运用了道理论证,
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快乐无与伦比,极具说服力。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
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
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逃避责
任只能是“自投苦海”,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2.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引用、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
出具体句子)
文章的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
案:贫、失意、老、死。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作者一一加以否定,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不突兀了。
第五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
任越大,痛苦越大,最后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大”。引语典型,极具说服力。
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的气势。
4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
躲?”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尽责任是每个成人都躲不了的。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明确: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
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
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
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教师总结:本文的
15最苦与最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