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他自己
王昌胜
独特性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因为G老师的无心之过,造成年级组一项精心策划的学生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可气坏了年级组长,类似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组长觉得已经没法容忍,也实在没
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他自己
王昌胜
独特性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因为G老师的无心之过,造成年级组一项精心策划的学生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可气坏了年级组长,类似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组长觉得已经没法容忍,也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于是向学校求助。
关于G老师的种种行为,经常被作为典型案例在管理者之间讨论。大意是:人缘很好,热心肠,老师们有困难都会积极给予帮助;工作态度也很好,接受任
务时满口答应,可事情总是做不到位,做事粗枝大叶。谈话、批评、引导、督促等方式都用了,可效果仍然不佳。組长怕批评次数多了,影响他的工作情绪简直黔驴技穷了。
经过讨论,我们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改变G老师:一是组长改进管理方式,采取集体反思的方式来处理该事,利用团队的力量促进G老师的进步;二是发现和鼓励G老师的长处,尽量避免揭露他的短处。
我们决定发挥G的“热心肠”作用,为其他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成为团队润滑剂。G课上得好,我们就帮助他发掘、提炼自己的独特授课方法,并用于影响其他教师。G的兴趣点也在课堂上,其它的“不擅长”的事务,就不再分配给他。
一年过去了,G越来越自信,在团队内的威信也逐步提高。目前,他逐步自我梳理、提炼、沉淀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整理出来的“语文提分方法”,很受青年教师欢迎。虽然也还是不时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老挨批评,很惭愧,现在大家都不和我计较,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和支持。
创造学生“可个性化”的成长空间
X是一位令各位老师都很头疼的学生,教师们喜欢用“神通广大”来形容他:上课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天天遭到同伴的控诉,没消停过;某天X请假没上学,同学们感叹“今天真好”;班主任说“我都想了N个方法了,号召全体同学一起帮他找优点、共同制定目标、同伴互助提醒等等,但效果几乎为0”……
我们经常引导教师:当你遇到特殊的孩子,祝贺你,成长的机会来了。老师们调侃:这心灵鸡汤多了点,关键是怎么成长,能给我一些建议吗?具体面对一个一个“特殊”孩子时,确实很费神。
于是,我提倡让师生给X找优点:他很喜欢研究昆虫花鸟,经常入迷。老师也发现了他这个优点,在班级内还给办了几次讲座,但只好了几天便又回到了从前。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心中总有一个“学生应该要有的样子”,按照我心中的样子,每个孩子都应该要做到这些。而且这个“样子”的条款还比较多,条件也比较高。这样一来,老师们都是按照
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他自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