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说晚
毛平平 有这样一则故事:日语学习班新一学期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着急,希望能够同他们交流永不说晚
毛平平 有这样一则故事:日语学习班新一学期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着急,希望能够同他们交流。”“您今年高寿?”小姐问。“六十八。”“您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以后您都七十了。”老人笑着反问:“小姐,你以为如果我不学,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吗?”
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于是放弃。老人学与不学,两年以后都是七十,差别是:一个能和儿子媳妇愉快地交谈,一个只能继续待在一旁。再看一个例子――一位作品展获得成功的画家,在回忆他的绘画经历时说:“我现在95岁了,而我是在90岁时迷上绘画的。”
如果什么事都认为已经晚了,来不及了,那么上面的例子你又作何感想?如果每个人都不思进取,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何在?我倒退很多。如果这时候人人都想:其他国家都已迅猛发展了,我们远远落后,再怎么发展也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然后便碌碌无为地浪费生命,那我国现在岂不更落后?
其实,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人生之旅中,总有一些人在某段旅途中领先,也总有一些人会走一些弯路。当你兴致勃勃、满怀热情地从驿站中出来,忽然看见前面的背影把你美好的憧憬和梦幻占据,然后又意识到你们已经拉开了一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时,你便开始后悔出来得太晚、发现得太迟,然后停滞不前,任凭哀伤、忌妒的阴影夺去你的光彩。这才真正叫失去啊!失去了希望,没有了自己,便失去了广阔、丰沛、灿烂的未来。
时间匆匆流逝,不论走着还是躺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可有人收获,有人却双手空空――差别只在于你是否开始,是否迈出坚定奋斗的脚步。
开始,就有希望。
另起一行,就是第一。付出永远不会太迟,落后又如何?走了弯路又何妨?调整姿态走回正路,重新开始旅途,把一切顾虑抛之脑后,重要的是我们还在前进,永远不会晚!
编辑点评
主题点评
可能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准备做某件事,如:学一门新的外语,练习书法或者开始某种健身运动等等,但总在决定之后,便很快放弃。究其原因,也无外乎“太晚了”“没有时间”“力不从心了”之类的托辞。于是这些话似乎也就成了许多人没有勇气或毅力做某件事的有力的借口。对此,本文的小作者却以积极的心态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的观点。这也使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某国家的一位中年妇女获得全国马拉松冠军的事。她没有任何背景,年轻时也没有经历过任何专业训练,而且在参赛之前已经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了。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她想拿全国冠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她的确成功了,原因也很简单:只是为了要凑足孩子们上学的学费。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本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驳斥消极的处事态度。对总爱逃避困难的人提出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指出坚定信念以及付出行动的勇
永不说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