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日出读后感
曹禺日出读后感
(一)
说起来,能买到曹禺的这本《日出》,足可以称得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自去年上函授,听了教授对《日出》的介绍,我便再也不能忘怀了。当时搜遍了淄川的大街小巷却也未见书影。倒是这一次,地活着的人,如果没有那些…
她周旋于那些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之间,整日与那些好吃懒做之辈打牌跳舞,享尽了上流人士的仰慕与关注。她并不爱财,但她离不开这种荣华富贵的生活,耐不住所谓的“寂寞”。于是越是在这种日夜不得安宁的生活里,她越是错失了自我发现和自我省悟的良机,越不可能理性地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
当方达生来拜访她,劝她回乡时,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时她还不知道,她拒绝的是一道逃离虚伪生活的邀请,是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于是,陈白露心甘情愿地被奢华无度的外壳所包裹,也让自己心底的真、善、美被假、恶、丑的现实世界永远封存。
每个人都本是善良纯朴的好人,但是只有他们拒绝那纸醉金迷的厚重外壳,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否则,就只能像主人公陈白露那样,体会不到善良与真情,做不了真正的自己,甚至于,走向破产和毁灭,选择服药自杀的同时,也挥手告别了下一个美好的日出。
“太阳升起来了,
黑暗留在后面,
可太阳不是我们的,
我们睡着了。
——陈白露”
此时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取名《日出》的含义——只有那些选择了真诚与美好的人,才会突破重重阴云迷雾,迎来那散发着人怀的光辉的、美丽的日出!
曹禺日出读后感
(三)
《日出》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在线索上则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围绕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围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的小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陈白露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洗礼,有着自己梦想的女子,天真的她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上海闯出一条路,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沦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虫般的生活。陈白露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苍白绝望,在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她又在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她曾经被至爱的人背叛,变得不再相信爱情,丢弃了一切理想苟活在上海滩;她鄙视周围的一帮寄生虫和社会渣滓,却不得不仰赖他们生存;她总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热爱看日出。
她是可悲的,因为她是清醒的。如果她一直麻木着,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会有李月亭、王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可以栖身。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无尽的空虚,找不到自己的未来。她热爱生活,但她又无比厌恶生活。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但又无力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诱惑与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对自己最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我们看到了她善良纯真的本性。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折磨,她有了挣扎,想要反抗,但却又无能为力。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后,便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陈白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能沉没在黑暗中。所
曹禺日出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