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nitum
川乌、草乌、附子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的母根(主根)--川乌
北乌头A. kusnezoffii的块根--草乌
乌头的侧根加工品--盐附子
--黑顺片
--白附片
【药材名】
川乌--Radix Aconiti,
Mother Root mon Monkshood
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性味功效】
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草乌--性味功效同川乌。
附子--性热,味辛,有毒。
回阳、温中,止痛。
【历史记载】
川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
《本草品汇精要》称:“道地出蜀土及赤水等”。
《药物出产辨》载:“四川龙安府、陕西汉中两处所产均适用。”为著名“川药之一”。
【产地】
传统道地产区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
建国后新产区有:四川安县、重庆城口、陕西汉中、兴平、户县及云南、湖南、湖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优。
【历史记载与产地】
草乌始载于《本草纲目》。
李时珍谓:“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称草乌头”
“根苗花实并与乌头相同,然毒则胜焉。”
主产东北、华北,属于“关药之一”。
据调查有同属21种植物的块根作“草乌”用。
【采收加工】
夏至-立秋间采挖,除去须根、泥沙等,晒干,即为生川乌,再经炮制成制川乌。
夏至-立秋间采挖,取子根,除去须根、泥沙等,即为泥附子。再浸入胆巴水(主要成分为氯化镁)中,经不同程序,分别炮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
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取块根,除去须根、泥沙等,晒干,即为生草乌。
川乌、草乌、附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