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喀什市第十小学 高莉
说教材剖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有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
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基础。克和千克这
两个
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
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
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迪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建了优秀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着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详细分四个层次:
2
1、抓住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及经验,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和我们日
常生活有亲密的联系。
2、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分别进行“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
“数一数”、“比一比”等等的实际操作,以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
识,帮助学生形成克和千克的重要观点。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猜、称等活动中,去发现克和千克的换算
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
4、在练习稳固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
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说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跷跷板”的游戏。
2、学生活动掂一掂学习用品,感觉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
说一说。
(二) 充分感觉、自主探究:
1、认识计量工具“秤”。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3、实际操作中成立千克的质量观点 .
活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
4、实际操作中,成立克的质量观点
“掂、称、找、说”四个层次
5、交流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3
(1)学生计算两袋盐的质量 500克+500克=1000克
(2)老师借1000克的薯片,放在台秤上称一称,是多少千克?
(3)想:1000个1克大米是多少克?显示 1000克大米图。
(4)对照:一手掂1角硬币,一手掂 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觉?
(三)练习:
1、1千克棉花和 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 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强健,体重已达 45克,每
天清晨能吃掉 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能够吃
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同能把快要 1
克的米饭吃光 。
(四)质疑小结、归纳评论:
1、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觉,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归纳:今天我们经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